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色·候症群
作者: 曲直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互影响   布面   艺术作品   思维方式   事物   思考   特殊群体   女性形象   男性   油画  
描述: 的表象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大众才能在观看艺术作品时,除了视觉上得到满足外,在精神和心灵上也有所收获。
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性别身份的另类阐述
作者: 黄翊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双性同体   身体   性别身份   女性形象   符号化   中国当代艺术   性别角色  
描述: 多个视觉符号的集合,是非自然性的、抽象化的。很显然,就艺术作品中除了行为艺术中的身体具有多重性外,架上绘画和雕塑作品中被创作和被表现出来的身体,都属于符号身体
辉映本真:乔克·斯滕格斯访谈
作者: 陈岩雪   来源: 中国摄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文化   拍摄对象   艺术区   生活轨迹   艺术作品   女性主义思潮   我自己   斯滕   问过   乔克  
描述: 陈:你是通过哪种契机,想到拍摄天体主义者们的生活的?斯:契机只是通过一次偶然的接触,让我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但决定以此为拍摄的主题,就不仅仅是"偶然"那么简单了。我想这跟我之前的生活轨迹不无关系。我从小生活在寄宿学校,对家庭的感受很少。寄宿学校里又全是男孩,印象中的女性形象只有母亲和祖
唐朝为啥以胖为美
作者: 王彬   来源: 政府法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唐代绘画   艺术作品   唐朝   自信   审美取向   陶俑   女性形象   雕塑   历史研究  
描述: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人们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莎乐美”:欲望符号解读
作者: 梁佳   来源: 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莎乐美   图像符号   女性形象   符号解读   女性主义   中世纪  
描述: "莎乐美"作为一个绘画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并在19世纪备受瞩目。自《圣经》中的一个故事片断开始,她便成为后人艺术创作的题材之一,经由几个世纪的画家多次描摹和改写。随着历史的变革、绘画技艺的革新、多层次文化的交流,它一直经受着被不断扩充和渲染的命运,并从绘画走向戏剧和电影的舞台。
唐朝为啥以胖为美
作者: 王彬   爱米丽   来源: 幸福(悦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唐代绘画   中国古代   艺术作品   唐朝   自信   审美取向   女性形象   血统   历史研究  
描述: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人们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从史书中对武则天的描
图像里的性别意识:从西方女性题材绘画中看审美的性别差异
作者: 唐吟   来源: 艺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出版社   女性艺术家   人类情感   视觉图像   艺术作品   女性题材   表现形式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男性  
描述: 艺术世界是人类情感的世界,艺术作品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第3页),更是艺术家情感的符号化表现,也引发艺术欣赏者的情感
丰肥唐朝人
作者: 王彬   来源: 健康必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唐代绘画   艺术作品   唐朝   自信   审美取向   陶俑   女性形象   雕塑   历史研究  
描述: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消费社会中女性艺术的契机与困境
作者: 顾春花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视角   消费社会   当代中国   艺术作品   困境   身体   中国当代   艺术创作   女性形象  
描述: 一、关于消费社会和女性艺术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开篇就说: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在当代中国,尽管有些学者矢口否认中国已进入消费社会,但依照美国理论家杰姆逊对消费社会的认
生命中的如歌行板:读刘曼殊的插图组画《旧欢如梦》
作者: 闫敏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插图   表现性   行板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组画   画面   欣赏者   女性形象   身体语言  
描述: 一定有些什么是飘忽即逝的,一定有些什么是我们不可获知的,岁月长河中的某一片断、某一时刻如白驹过隙般远去了,青春的体验、花样的年华像朝露一样剔透,刹那与永恒在时空中驻留。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