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完整女性的残缺人性:读严歌苓的《花儿与少年》有感
作者: 肖繁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母性   自由   严歌苓  
描述: 严歇苓是著名的旅美作家,在20年的写作生涯中她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她塑造出各种生活情况各异的东方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她们在磨难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与勇敢.本文以<花儿与少年>中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这个女性形象的分析,表现出她最真实的感情变化,并通过对她心灵的最真实的揭露,从对女性的本能、本性、本真三个方面的分析,来还原作者想要表现的那种女性的完整.
《都柏林人》中女性人物的"瘫痪"
作者: 解琳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瘫痪   象征   自由   女性  
描述: 瘫痪是<都柏林人>的主题,而其中女性的生存状况更是难以忍受.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所受的压抑,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自由只能是一种幻想.结合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文还探讨了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
艾丽丝.沃克“性颠覆”的伦理解读
作者: 龙云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自主   性颠覆   自由  
描述: ·沃克真正 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创建获得真正自由和个人主体性的新式女性形象。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妇女文学和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其写作视野广泛,作品涉及种族、性别、社会、历史、人性等领域。沃克的写作
女性何不狂欢一把
作者: 王艳华   来源: 学问(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自由   狂欢   女性  
描述: 狂欢在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那里意味着对官方意思形态、传统观念和社会秩序的一种反叛,它以戏谑的方式嘲弄了现实世界的严肃,撕破了文明面具下压抑人性的本质,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自由平等、无拘无束
悲剧抑或自由:解读维多利亚价值观的颠覆者萨拉
作者: 尹家兵   周翠华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自由   维多利亚价值观   悲剧  
描述: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作者约翰·福尔斯描述了萨拉这位生于维多利亚时代却不为时代所容的神秘的女性形象,在时人的眼中她是个悲剧,但对自由和独立人格的追求使她成为一位所处时代的颠覆者。
《太阳照样升起》中勃莱特对自我的无望寻觅
作者: 任俊莲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自由   徘徊   新女性  
描述: 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中通过对勃莱特·阿施利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所处时代的新女性形象。的确,就勃莱特那些传统意义上男性特点的行为及其与男人们的关系方面而言,她享有很多的自由并且具有新女性
浅析《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作者: 刘彦红   郭晓燕   来源: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妥协   畏惧   自由  
描述: 《简.爱》是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部自传色彩很强的小说塑造了一个有着鲜明反抗性格、热烈追求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简.爱在不同时期的性格特点,并指出了《简.爱》的作者由于时代和自身原因而表现出的局限性。
“家”里的女人——论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晓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小说   自由   现代文学   女性  
描述: 家族小说是中国小说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族小说是一种以家族为描述对象的小说类型,它通过描述波澜起伏的家庭故事,通过展现家族成员人际关系的变迁、生活命运的变化、思想行为的变化,由此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前进,以及身处在时代风云变幻大背景下人们思想的轨迹。家族小说通过描写家族环境的变化、家族成员思想行为的变化反映深厚的社会时代内涵,反映中国文化的发展。家族在中国历史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中国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这决定了家族小说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漫长而久远。在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现代家族小说具有十分重
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论王小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田冯太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小波   权力   自由   女性形象  
描述: “体制外高手”、“自由思想家”王小波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了一系列颇富文学价值的小说,并通过这些小说表达了他所追求的消极自由主义理想。而作为众多人物形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女性形象在表达这种消极
萨特自由哲学观视角下塞丝的自由之路
作者: 陈洋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自由   责任   《宠儿》  
描述: 当代美国黑人文学家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70年代黑人审美运动先驱们的感召下,莫里森用感情炙热的文笔和丰富多变的文学策略,不仅忠实刻画了勤劳朴实、勇敢无畏、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黑人形象,同时也真实展现黑人内心自卑、自身有缺点以及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等方面。身为黑人女性,莫里森更加关注黑人妇女的命运发展,通过刻画出各种各样的黑人女性形象,对她们的悲惨命运示以关怀,为她们的顽强斗争给予肯定。截止2012年,莫里森共创作十篇小说。《宠儿》(1987)助她荣膺诺贝尔文学
< 1 2 3 4 5 6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