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自我】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海滨故人”女性群体的自我追求及其现代意义
-
作者:
张根柱
曹允亮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事业
自我
海滨故人
爱情
-
描述:
以“海滨故人”为标征的形象群体是庐隐在“社会问题型”小说中塑造的第一批觉醒了的中国现代知识女性形象,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这个女性形象群体精神世界的共同特征。“海滨故人”女性群体的自我追求一方面体现在
-
追寻心灵的自由——解读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中的女性"逃离意识"
-
作者:
吴洁
来源:
现代企业教育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欢乐之家》
自我
逃离
-
描述:
的"选离"不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逐,而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姿态.通过一次次的"逃离",莉莉才能逃离男权世界,挣脱父权制对女性的束缚,寻找真正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最终到达精神自由的彼岸--真正的"精神共和国".
-
埃德娜:一位新女性对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命运的探析
-
作者:
高维婷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
困境
新女性
-
描述:
《觉醒》是凯特·肖邦(1851-1904)的代表作。作为一名新女性作家,肖邦肩负起了在作品中表达新女性观念的任务。在其短暂的文学生涯中,肖邦先后创作了两部小说和三本短篇小说集。从《智胜神明》(1889)到其死后发表的《暴风雨》,肖邦所有的作品都从爱情、婚姻、性、自立等层面上关注女性。 在其1899年发表的小说《觉醒》中,肖邦大胆塑造了一位拒绝做“家庭天使”的新女性埃德娜。她对女性所扮演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提出质疑,摆脱家庭的束缚,走向社会, 过独立自主的生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埃德娜这一新女性形象,揭示
-
她们离天堂究竟有多远——浅论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对“自我”的追寻
-
作者:
梁昕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歧视
自我
种族歧视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
描述:
她们离天堂究竟有多远——浅论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对“自我”的追寻
-
从弗洛伊德人格观谈简·爱的心理结构
-
作者:
张磊
武丽梅
来源: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
性格
本我
简·爱
超我
-
描述: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坚强、自尊、独立,富有反抗和勇气,是世界众多文学作品中一个光辉永恒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心理结构理论来解读简.爱复杂而典型的性格,以进一步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自我与注视:《觉醒》中的女性身体叙事
-
作者:
周莉莉
姜源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视
《觉醒》
自我
主体间性
身体
-
描述:
女性的禁忌建立在社会空间拥有主体性的身份建构模式。然而,身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存决定了自我认证无法在缺乏主体间交流的情况下进行,女主人公的自我认证只能以失败告终。
-
圆满的“自我”——论丁玲小说中女性人生道路的选择及其意义
-
作者:
刘勤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小说
自我
本我
超我
女性
-
描述:
丁玲一生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在她的笔下形成了一个女性形象系列。这些小说中女性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我"原发冲动阶段、"自我"抉择/摩擦阶段和"超我"拔升阶段,丁玲借此探讨了女性人生道路选择的意义。
-
穿梭于社会与自我之间的影像——从铁凝到林白看女性文学的发展
-
作者:
张岳
来源: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
镜子
自我
林白
铁凝
-
描述:
正面目的异度空间。从铁凝到林白,镜子在小说中发生了由反映社会历史逐步趋向反映女人自我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轨迹。
-
威拉·凯瑟的女权主义思想倾向在《啊!拓荒者》中的体现
-
作者:
宋彦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倾向
边疆神话
女性神话
拓荒
他者
自我
-
描述:
本文运用女权主义和神话的文学理论来分析《啊!拓荒者》中的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在西部拓荒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女权特质。同时对比亚历山德拉和小说中的另一女性玛丽,以及作家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结合作家本身的生活经历来论证威拉.凯瑟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女权主义倾向。
-
虚构与想象——论谭恩美《灵感女孩》
-
作者:
杨媛
来源:
安徽文学(文教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自我
谭恩美
女性
差异
-
描述:
谭恩美(Amy Tan 1952-)是美国华裔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被多位学者认为是探索中美文化关系的一个范本.本文将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方法分析其小说<灵感女孩>(The Hundred Secret Sensel952).谭恩美小说中的各神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移民后代存在状态的思考,并且她又将这种形象的塑造作为反观自身的参照.这些人物融合了作家时形象交叉、多重身份的重新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想象物,不论怎样,她们传达的是现实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自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