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自我】搜索到相关结果 67 条
-
自我之歌—《一千英亩》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徐茜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千英亩》
反抗
自我
压迫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论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且重点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家波伏娃作品《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观点,论述简·斯迈利的小说《一千英亩》反映出的男权社会中不平等的两性关系,分析父权制对女性造成的压抑和束缚以及女性的反抗与觉醒。简·斯迈利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过多部小说。她于199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一千英亩》,先后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并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在这部小说中,斯迈利用女性第一人称描述了库克家族的兴衰史。家族中的男性们为了追逐利益,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并且剥夺女性的自由权利,而
-
薇拉·凯瑟的婚姻观—女性在婚姻中自我身份的寻求历程
-
作者:
葛纯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女性意识
自我身份
自我
婚姻观
-
描述:
薇拉·凯瑟是美国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以描写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大草原上的风土人情著称。她作品中所刻画的拓荒女性在美国文学史留下难以磨灭的艺术形象。凯瑟的一生都在为反抗男性霸权、争取女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奋斗。童年、青年时期拒绝接受自己的女性身份,生活中和情感上的性别倒错表现出凯瑟对男权社会传统女性角色及其命运的质疑和挑战。经历了女性身份和作者身份的双重焦虑后,凯瑟选择回归自己的女性身份,并超越把男女性爱,追求精神之爱。以往的批评主要关注凯瑟作品中的女性主角通过事业成功实现其女性身份
-
聆听沉默:《到灯塔去》中的女性沉默解读
-
作者:
姚红艳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批评
主体
沉默
主动
自我
-
描述:
沉默,尤其是女性的沉默的可读性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沉默看似空洞无物,实则含义深刻。本文旨在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中的女性沉默提供新的解读方式。全文论述将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为切入点,对小说中的女性沉默进行详尽的解读。 众所周知,沉默常常是作为声音的对立面进行定义的。声音是积极的,有意义的,而沉默则是消极的,无意义的;它剥夺了话语主体建构意义的权利。但是以德里达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家和作家已经解构了包括声音和沉默在内的二元对立关系。沉默不再指向声音的对立面,而是语言的一部分。沉默可以被理解为否定
-
批判、焦虑、探寻:夏目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身份的建构
-
作者:
陈雪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近代新女性
自我
现代性
夏目漱石
-
描述:
夏目漱石(1867-1916)是生活于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动时期的近代作家,其生命历程几乎与明治时代同步。近代新女性具有挣脱封建观念的勇气,属于时代转型期具有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代表。本论文主要研究漱石小说中近代新女性身份的建构。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运用叙事学、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心理学等理论考察漱石小说中不同时期典型的近代新女性的身份建构,即研究漱石文学生涯中早期作品《草枕》《虞美人草》的那美、藤尾,中期作品《三四郎》的美祢子,以及晚期作品《明暗》的阿延,这四名近代新女性身份建构的特征及其缘由
-
追求完整的自我
-
作者:
高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
自我
凯特·肖邦
艾丽斯·沃克
-
描述:
的黑人妇女西丽娅生活于不同的时代,但是她们走过了共同的心路历程:从自我的迷失到自我的觉醒。不同之处是她们拥有不同的结局:埃德娜在完全觉醒之后,孤独地投入了大海的怀抱;而西丽娅取得了经济的独立,并与家人
-
凯特·肖邦《觉醒》中埃德娜婚恋悲剧的根源
-
作者:
田淑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自我
觉醒
本我
超我
-
描述:
凯特·肖邦被现代评论家认为是二十世纪女性文学的先驱。她的作品被认为远远超越她所处的时代。其作品多以婚姻﹑母性﹑独立﹑激情﹑生与死为主题。其中她特别关心的主题:女性的性欲,以及女性的个性化和传统对女性的要求之间的冲突,为她所处的年代的意识形态所不容,然而却引起了现代人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关注。《觉醒》是凯特·肖邦最著名的作品。自发表以来,该小说就因其对女主人公埃德娜的婚外恋情的描写,以及肖邦对她的态度是同情和欣赏而不是批判和惩罚,而成为争论的热点和众矢之的。随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重新认
-
在黑夜里穿越与飞翔
-
作者:
李萱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梦
自我
失语
逃离
女性写作
-
描述:
“梦”作为人类的一种复杂的精神与生理现象,是文学文本中一个重要并值得重视的现象,它完全可以成为文学研究者打开文学的一扇新的窗口。我在阅读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小说的过程中,发现“梦”在其中经常出现,并且衍化为很多与“梦”的特质相类似的梦幻、象征、隐喻以及梦呓化的语言和形式等与“梦”相关的变体,这些微观之“梦”充斥文本,与女性的思维方式、生活体验以及文化层面的宏观之“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梦”可以说是一把解读新时期以来女性小说以及打开女性心门的钥匙。沿着“梦”的通道,我们不仅可以从女性生活层面的微观之“梦”顺
-
女性·他人·女性自我
-
作者:
李玲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镜像
女性哥特
女性意识
自我
他人
-
描述:
“女性哥特”一词的最早提出是在1976年——在《文学妇女》中,英国女性主义文论家艾伦·摩厄斯将“18世纪以来女性作家创作的哥特小说”定义为“女性哥特”。 身为女性就能创作出女性的文学吗?从女性文学的角度来看,女性哥特的定义应该修改为:女性作家创作的、表征了女性意识的哥特小说。 女性哥特对女性意识的表现有何特殊性? 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英国的女性哥特为例,借用拉康的他人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 观照女性哥特自身的发展,研究其文本层及创作层对女性意识的表现,认为:女性哥特表现了女
-
找回失去的自我:对《玩偶之家》和《推销员之死》的比较分析
-
作者:
李茹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现代社会
人性
自我
女性
价值观
-
描述:
名剧《玩偶之家》和《推销员之死》由不同作家创作与不同年代,但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男主人公和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内容的对比欣赏,希望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传递的思想。
-
D.H.劳伦斯笔下的几位女性
-
作者:
田蓉
来源: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平衡
本性
自我
自然
D.H.劳伦斯
-
描述: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 ,《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 ,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 ,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 ,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 ,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 ,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 ,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