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切得失的因寓言-谈《茉莉花开》的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叶菲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寓言性   自我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侯咏的《茉莉花开》是一部女性电影。在影片中,他刻画了不同年代的三个女性形象,较为真实地展现了当今女性的生存困境,借此呼吁女性应有独立意识:这体现了其“寓言性”电影的主张。然而,正因为过分强调影片的“寓意”,使得第三个人物形象“花”,本应拥有自主意识的成熟女性不够真实丰满,流于传统女性的单薄与肤浅:这是影片的遗憾。本文从影片的“寓言性”入手,探讨了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一切得失因寓言:谈《茉莉花开》的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叶菲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寓言性   自我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侯咏的《茉莉花开》是一部女性电影。在影片中,他刻画了不同年代的三个女性形象,较为真实地展现了当今女性的生存困境,借此呼吁女性应有独立意识:这体现了其“寓言性”电影的主张。然而,正因为过分强调影片的“寓意”,使得第三个人物形象“花”,本应拥有自主意识的成熟女性不够真实丰满,流于传统女性的单薄与肤浅:这是影片的遗憾。本文从影片的“寓言性”入手,探讨了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试析西尔维亚·普拉斯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燕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女性角色   普拉斯   女性形象  
描述: 阶段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以及她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出色地表现了女性的生命力、痛苦、愤怒和挫折,也完成了对自我的认识,她独特的视角以及她对女性体验的大胆书写为后来的女性作家们开辟了新的领域,不愧为女性主义的先驱。
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
作者: 苏屹峰   来源: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男权社会   自我意识   依附  
描述: 的压迫。作品塑造了要求人格独立、追求真正爱情、自我意识觉醒的马格丽特这个美丽纯洁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只有自我意识
从《作女》看张抗抗的女性生存期待
作者: 张凤超   来源: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抗抗   《作女》   自我意识   生存期待  
描述: 张抗抗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对于女性自由和尊严的呼唤,一直没有停止过。《作女》便是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追求独立与自我的女性形象,展示了获得物质和性双重自由的女性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表现了张抗抗对女性理想生存状态的期待。
被遮蔽的光芒
作者: 吴涛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壮族女性   性别歧视   自我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壮族影视文学近年来的崛起,理应受到学界应有的注意,其实翻开壮族影视文学史,就会发现早在50年代它就走向了全国,只是缺乏关注。壮族影视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从“女性形象”这个窗口,可以有效剖示壮族影视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独有精神风貌,同时也可以为时下女性主义理论批评者提供新的女性群落以扩充修改原先针对汉族女性的女性主义理论。在本论文中,我对壮族影视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分类基本上遵循着年龄和角色。“母亲”在中国的社会中,是女性一生中最为显赫的身份,在家庭中,她行使着男权社会赋予的权力,对下代进行教导。
生命的力与美
作者: 程振明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   自我意识   主动姿态   女性  
描述: 对曹禺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成为新时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曹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围绕《雷雨》的女性形象展开的众多论述里,研究者在对蘩漪形象的认识上几乎达成一致,即她对爱情和自由的大胆追求是一种女主体意识的闪光。但在对其他两位出场女性形象的认识上却不能达成统一,大多数论者只拘囿于其传统性的一面,而对其生命意识和主体精神或视而不见或无从顾及。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一个纯女性读者的身份米解读文本,挖掘了《雷雨》丰富而生动的女性情感世界,并认为《雷雨》是一个张扬女性生命力的场。
从妻子之死看肖邦作品中妻子形象演绎--女性主义文体学解读
作者: 陈梅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自我实现   自我意识   女性主义文体学  
描述: 女性主义文体学诞生于塞瑞·米尔斯的《女性主义文体学》(1995),旨在培育读者能够意识到并理解文本对性别差异的揭示,为文学评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研究文本中的性别歧视,细致分析文本具体如何与性别有关,而且还讨论作者怎样选用特定方式刻画出性别差异。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塑造的女性形象备受评论家青睐,而妻子形象在她整个作品中的演绎则被关注不多。受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肖邦在作品中深入探讨妻子的生活和真实内心世界。她在不同的时期先后创作了《黛西蕾的婴孩》《一小时的故事》和《觉醒》,故事中的三
从超验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凯特·肖班的《觉醒》
作者: 孙全军   来源: 外语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觉醒》   精神完美   凯特·肖班   超验主义  
描述: 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觉醒》因其浓厚的女性意识而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作,进入美国文学的经典之列。这部复杂而精妙的小说是一部可以从多重视角进行解读的佳作,包含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地方色彩等成分,也表现出浓厚的存在主义和当代女性主义色彩。本文试图发掘该小说中的超验主义元素,从超验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女主人公艾德娜发现自我、追求自立、实现精神完美的觉醒过程,以拓宽读者阅读该小说的视野。
亨利·詹姆斯早期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之分析
作者: 陈敬莲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旧女性   自我意识   新女性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以她们身上体现的自我意识为焦点,采用社会心理学及文本细读的方法加以研究评论。与詹氏的后期作品相比,这三部作品的文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