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美国】搜索到相关结果 70 条
-
翻译与赋形:美国李清照词英译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启示
-
作者:
季淑凤
来源:
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翻译
赋形
李清照词
-
描述: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传播的过程中凸显了众多特殊的女性形象——“醉妇”“荡妇”“怨妇”,这是被美国文化过滤、构建之后重新塑造的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中国文化
-
美国视野中的中国女性形象
-
作者:
赵坤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想象
他者
中国
女性形象
-
描述:
及至二十世纪初,美国视野中的中国形象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反复之中,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国作为美国视野中的他者,承载了作家本人所属社会和群体的集体想象,是不断被言说和被创造的。中国女性则是
-
论20世纪初期美国的战争题材小说之《永别了,武器》
-
作者:
张俐
来源:
英语广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武器》
战争题材
海明威
《永别了
-
描述: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探讨了20世纪初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战争题材小说《永别了,武器》:一是特殊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小说《永别了,武器》不同于其他小说的特殊时代意义;二是深度剖析凯瑟琳这一完美女性形象的不完美性;最后探讨了小说中大量运用的象征手法。
-
论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莉
龙迪勇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双重桎梏
黑人文学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
描述:
美国黑人文学兼具黑人民族和美国文化的特点,其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形态各异、别具特色。黑人男作家笔下的女性虽然已经摆脱了奴隶制的束缚,但她们中的多数还是连最起码的人格尊严都无法得到保障,其性别意识更是处在
-
海明威笔下的女性
-
作者:
王慧
徐凯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女性意识
文学评论
女性形象
海明威
-
描述: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杰出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各执一词、从说纷纭。本文系统分析了评论界观点之分野,从文本入手,以历史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
-
美国妇女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刍议
-
作者:
阮航
来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女性观
妇女文学
新女性形象
文学研究
-
描述:
美国妇女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刍议
-
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双重女性形象
-
作者:
何铿
来源:
福建外语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尤金·奥尼尔
双重女性形象
《天边外》
文学研究
-
描述:
在美国戏剧史上,尤金·奥尼尔(Eugene 0’Neill)以他的剧作第一次对美国现代生活作了严肃的检验和深刻的表现。美国戏剧随着他的出现而进入了成熟时期。他除了继承和发展欧洲传统的现实主义
-
沉默的含义:论福克纳笔下的三个女性形象
-
作者:
陶洁
来源:
上海文化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形象
文学研究
小说
女性
-
描述:
沉默的含义:论福克纳笔下的三个女性形象
-
从影片《紫色》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人物形象看中美女性文化
-
作者:
王瑞琨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电影
中国
女性文化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论文从中美两部女性主义的影片《紫色》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通过女性形象的不同命运来展示中美两国不同的女性文化。女性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指与作为人类群体的女性的特征相联系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自然活动方式、社会活动方式、精神活动方式——以及为这种独特的活动方式所创造、所凭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产品。女性文化是女性区别于男性的标志之一,它具有生命文化、情感文化、个体文化的特色。女性主义始于18世纪的人文主义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它实际上是女性要求在政治,社会和教育上与男性
-
《纽约时报》的中国女性形象研究 2001年-2010年
-
作者:
李敏
来源:
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新闻报道
美国
2001
2010
人物形象
研究
女性
-
描述:
本书稿研究国际传播中的女性形象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掌握国际传播规律,并获得可供借鉴的传播策略。《纽约时报》是美国报道国际事务最多的报纸,代表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观点,并拥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