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美国黑人】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贝尔·胡克斯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
作者:
赵思奇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文学
文学评论
美国黑人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和美国女权运动的深入发展,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其中学院派代表贝尔·胡克斯,日益成为美国评论界关注的焦点。本书首先介绍胡克斯的思想发展历程,然后,将胡克斯
-
解读《帮助》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郁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帮助
美国黑人
女性文学形象
-
描述:
《帮助》是作者凯瑟琳·斯托基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依旧深受“黑人奴隶制”阴影笼罩的社会现象。该书一经问世就收获了极大的赞誉和广泛的好评。本文将结合《帮助》中的内容具体分析和研究在种族隔离与种族歧视背景下的女性形象。
-
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
作者:
修树新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
当代
美国黑人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批评家。芭芭拉·史密斯、奥吉·劳德、爱丽斯·沃克、芭芭拉·克里斯汀等代表人物各自从不同的侧重点阐发了黑人女权主义
-
在差异的世界中重构黑人文化身份:解读解构主义者托妮·莫里森
-
作者:
王玉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文化身份
美国黑人
差异
-
描述:
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迄今已经创作了八部小说,其中的每一部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动人心弦。凭借诗化的语言,对神话传说的奇妙运用,以及不落俗套的叙述结构,托妮·莫里森在她
-
《秀拉》与《扶桑》中大母神原型的对比研究
-
作者:
陈璐璐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母神
华人移民
美国黑人
身份认同
原型批评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享誉美国与世界的黑人民族作家,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坛上的一颗闪耀的巨星。莫里森以杰出的成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自小就受到非洲神话
-
历史的伤痛与反抗的弥合:托妮·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任丹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民族
混血
托妮·莫里森
哈莱姆文艺复兴
黑人女性
白人社会
寻找自我
白人文化
美国黑人
黑人男性
-
描述:
在诸多白人作家的作品中,黑人女性往往以定性的女仆形象出现,她们能吃苦,努力讨好白人主人的喜欢。早期的黑人男性女性作家,热衷于描写那些温柔美丽的混血姑娘,表现她们得到白人社会认同的艰难。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形象都显得无足轻重,很多优秀的黑人男性作家关注的是在种族歧视和经济压迫下的黑人男性。男性以他们惯有的优越感有意识地忽视女性群体,这也是一种趋势。直到莫里森在文坛上的出现,打破了黑人小
-
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形象的重构
-
作者:
丁涵
高文晏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地位
黑人女作家
赫斯顿
女性意识
新黑人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黑人文学
美国黑人
珍妮
-
描述:
赫斯顿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是美国众多黑人女作家中争议颇多的一位。她有谜一样的人生,让人无法解答。她一生都致力于黑人传统文化的整理与保护,《他们眼望上苍》是她毕生四部小说之一
-
简析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形象设置
-
作者:
李玉红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群体
自我异化
主流文化
白人
秀拉
小说创作
黑人女性
莫里森
女性形象
美国黑人
-
描述: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于1931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洛里恩城,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亲曾为白人家的帮佣。在莫里森生活的19世纪,美国黑人在地域与文化的断裂中经受着白人主流文化的异化,在这
-
《寻找母亲的花园》蕴涵的女权思想
-
作者:
张颂华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母亲
种族歧视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美国南方
美国黑人
艾丽斯·沃克
女权思想
-
描述:
作为美国当代最为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艾丽斯·沃克曾凭借小说《紫色》一举获得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等多项殊荣。她的作品主要围绕美国南方黑人的生存境遇展开,尤其是针对黑人妇女的命运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艾丽斯·沃克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其一是面对生活的重压默默忍受,遭受到了来自于肉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打击,比如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塑造的女性女人生;其二是与本民族的文化保持着疏离感的女性形象,她
-
艾丽斯·沃克《日用家当》中黑人女性性格解读
-
作者:
孙慧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黑人女性
美国社会
民族传统文化
美国黑人
黑人文化
女性形象
艾丽斯·沃克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性格特点
-
描述:
《日用家当》中的三个不同的黑人女性形象代表了当时美国社会黑人女性的性格特点,也是黑人女性对民族传统文化不同的理解,这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美国社会对黑人文化服饰以及黑人女性对传统文化的守旧思想。不同的人物性格代表了这位黑人女性作者内心的矛盾,也代表了她对于当时美国社会种族发展的希望与展望,她希望黑人女性能够拥有自己独立的性格,独立的意识,能够占据自己的社会发展角色,当然这位黑人女性作者也用自己的思想证明了自己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理解及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