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毕飞宇女性叙事文学对男权社会的另类解读
作者: 陶君   范晓艳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叙事文学”   毕飞宇   另类解读  
描述: 女性形象在毕飞宇的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男性形象则给人以不存在感,或者是以十分的隐秘的方式而存在。女性形象给人掩盖住男性形象的感觉,然而通过仔细地品读毕飞宇的作品可以知道,实际上作品中男性才是真正的主角,男性在男权社会中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决定着女性的生死命运,牵动着女性的情感起伏,很大程度上造就出女性扭曲的人性,造成了女性挣扎的人生。毕飞宇通过大量的女性描写,映射出男权社会的男性的主宰力量,可以说毕飞宇所创作的女性叙事文学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男权社会别传。
简析芥川龙之介《莽丛中》中真砂的形象
作者: 高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文本细读是一种以文本为中心的语义学解读,强调对于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只能以文本为依据进行分析。芥川龙之介在其著名的短篇小说《莽丛中》中使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全文由七个人物对同一事件的叙述构成。在这七个人物的叙述中,事件参与者的形象截然不同。通过文本细读我们不仅看到人物心理的不同以及人性的复杂性,更看到了从人物无意识中体现出来的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的歧视。
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人物形象
作者: 甘伦富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悲剧命运   人物形象  
描述: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著名意识流派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篇知名的小说.福克纳以一个虚构的名为杰弗逊的美国南部小镇的变迁为背景,采用意识流写法,通过倒叙、插叙等叙事方法,围绕一个没落南方贵族艾米丽的悲剧人生展开论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备受男权社会压迫、毒害,却又试图反抗的女性形象.福克纳通过“我们”这一叙事人称向读者讲述了艾米丽小姐的悲剧故事.福克纳将女主公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耐人寻味.本文将从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个人价值观等方面解析艾米丽小姐的人物形象.
《乱世佳人》电影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李宇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乱世佳人》   女性主义  
描述: 《乱世佳人》是根据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Gone With the Wind改编而成的电影。曾于1939年荣获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故事片奖,是20世纪电影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它以女性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为研究对象,力求从女性角度探求艺术作品中的真谛。本文试从女性主义出发,就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借此展开对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境遇及生存状态等方面的研究。
微弱的呐喊:从爱德娜和伊琳两位女性形象解读男权社会的强势
作者: 黄娟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觉醒》   《福尔赛世家》  
描述: <觉醒>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而<福尔赛世家>则是英国二十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约翰.高尔斯华绥的力作.这两部小说分别主要刻画了爱德娜和伊琳两位女性人物形象.尽管她们的出身,所处的时代以及最终的结局都有所不同,但是在努力反抗男权中心社会这一点上,她们是一致的.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两位女性由压抑到觉醒的过程,重点论述她们为反抗男权社会所作出的种种努力.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本文旨在说明对于女性来说,即使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只要是以父权,夫权制度为主的社会根基没有动摇,男权社会的
浅析乔伊斯短篇小说《伊芙琳》
作者: 王晶晶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弱势女性   《伊芙琳》  
描述: 《伊芙琳》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第四篇,成功塑造了一个男权社会中的弱势女性伊芙琳的形象。本文从经济不独立、性格软弱和选择妥协三个方面分析了伊芙琳作为弱势女性的形象特征,并指出小说中描写的伊芙琳短暂的女性意识觉醒的意义。
“日本式离婚”《不信之时》的女性分析
作者: 吴菲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日本女性   女性解放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分析了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的小说《不信之时》中的女性形象,同时解读了她们如何走上独立自强之路的历程。《不信之时》在内容上体现出了婚姻中的女性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念以及女性心理如何由弱变强的心理特征。通过这部作品,作家用细腻的笔法描述了日本女性婚姻的日常化状态,并以独特视角揭示了日本女性的弱点。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品所反映出的女性独立之路对于当代中国女性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觉醒》中鸽子楼的意象分析
作者: 周广焕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鸽子楼   《觉醒》   新女性  
描述: 在《觉醒》中,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904)通过描写主人公居住场所的转变,展现了埃德娜思想意识觉醒的过程。鸽子楼作为小说中的一个具体意象,包含着双重的含义:一方面象征着埃德娜的经济独立,展现其努力实现自我的新女性形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其难以挣脱的男性精神樊笼。鸽子楼的双重含义展现了处于男权社会统治下的新女性的困苦与挣扎。
金钱枷锁下的人性裂变——论《金锁记》的悲剧女性形象
作者: 李竺蔚   来源: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欲   男权社会   悲剧   女性  
描述: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人性异化的悲剧,也是一个历史的悲剧。本文分析了主人公曹七巧在男权社会、封建宗法制度的层层重压下,由被食到食人,成为新旧交替时代、男权社会的殉葬品的全过程,并剖析了产生悲剧的主客观原因。[著者文摘]
《红字》中折射的复杂女性观
作者: 孙书怡   来源: 丝路视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守   男权社会   清教主义   女性主义  
描述: 在《红字》中,霍桑通过揭示海丝特的社会边缘地位,反映了在清教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霍桑还谴责那种源于男权意识对妇女不平等的待遇.霍桑通过他的故事情节和对男女主人公的描写,彻底毁灭了男权文化中的双重对立理念.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红字》成功塑造了海丝特这位具有独立意识,具有反抗精神的美国17 世纪殖民统治时期的女中强者的形象.《红字》从另一个侧面刻画海丝特作为一个女权主义先行者的女性形象.同时,也透露出霍桑的脑海里有女性主义的标记.
< 1 2 3 ... 5 6 7 ... 33 34 3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