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权社会】搜索到相关结果 348 条
-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名利场》中蓓基·夏泼的解读
-
作者:
卢冰洁
余高峰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传统家庭模式
女性主义
-
描述:
《名利场》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小说中塑造很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其中蓓基·夏泼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坚强勇敢,而且富有智慧,虽然出身微贱,她却勇于挑战男权社会的种种限制,想方设法跻身上流社会,最终过上理想的生活并实现了自我价值,彰显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别从蓓基挑战男权社会、改变传统家庭模式两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该小说的女性主义色彩。
-
《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紫欣
来源:
俪人(教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呼兰河传
异化
-
描述:
通过对《呼兰河传》文本的细读分析以及分析文中的几个主要女性,从男权社会的女性形象设置和社会舆论和这两个方面,解读隐藏在文本中萧红的女性意识。
-
人际关系的操控者:《蝴蝶梦》中吕蓓卡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毕世颖
来源:
山东青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形象分析
男权社会
操控者
-
描述:
兼具“魔鬼”与“天使”两种特质于一身的吕蓓卡一直是评论家眼中最受关注的女性形象之一。一方面,她的高贵、美丽与精明的个性让人们对她崇拜仰慕,而另一方面,她的放荡与强悍又使了解她的人对她恨之入骨。在吕蓓卡与他人的交往中,她一直处于操控者的地位。本文试从吕蓓卡与他人的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质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指出“吕蓓卡”一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对男权社会的批判。
-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他者”群像
-
作者:
王碧瑶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男权社会
他者
幸存
-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接受自身的“他者”身份,顺从地成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或积极努力地和男性结盟,成为男权社会的共谋;或敢于打破男权社会的桎梏,积极寻求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勇于探索反抗压迫的方式。通过这些形象的刻画,作者暗示女性想要摆脱“他者”身份,找到合理的女性坐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
文明中诞生的恶之花:东野圭吾作品中的女性政治
-
作者:
袁小媛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权主义
东野圭吾
-
描述:
东野圭吾作为享誉日本推理界的一颗明珠,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小说,其中尤以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引人注目。本文着重以其作品《白夜行》、《幻夜》为基础,阐述分析此类形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背后的社会意义。
-
顺从与批判——解读《云端》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姜娜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云端》
-
描述:
《云端》是军旅女作家马晓丽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塑造了鲜明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男性形象被悬置,并采用了大量细腻的女性心理描写,有别于常规军旅题材刚硬的写作风格.作者结合了自身的性别体验,将女性欲望表达隐藏在政治意识形态属性的话语当中.作品表面上是对父权的顺从,实际上是通过隐形的批判来实现与男权社会的决裂.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双重性格:小说《纯真年代》埃伦·奥兰斯卡形象再解读
-
作者:
李梅菊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性格
男权社会
女性主义
-
描述:
《纯真年代》是伊迪斯·华顿写作思想最成功的体现,其中的主要人物埃伦较以往的女主人公也更加完美,是小说中最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新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对埃伦·奥兰斯卡予以分析解读,认为埃伦具有复杂的双重性格,一方面是传统习俗的叛逆者,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位不可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新女性。
-
阁楼里的疯女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
作者:
王璨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疯女人
男权社会
伯莎
-
描述: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自1847年10月出版后一直广受读者喜爱,也为国内外批评家所瞩目,多数研究结果从女主人公简·爱出发,另一个女性形象伯莎·罗彻斯特则少受关注.本文对伯莎在小说中的出场进行较详细的分析,从而揭露其边缘地位及其悲剧产生的原因.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伯莎·梅森
-
作者:
周云彩
王亚非
来源:
语言与文化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男权社会
女性独立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简·爱》这部伟大的女性作品是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之作,也是世界文坛上的传世之作。它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伯莎·梅森这样一个颠覆男权统治的另类的女性形象。伯莎是一个"疯女人"、一个"弃妇",也是"一个被囚禁的人"。伯莎在"疯"的标签下,用生命的力量去反抗男权话语氛围中的男权社会。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伯莎,从而进一步了解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
男权影响下的母神原型与现代小说女性负面特征
-
作者:
张宁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负面女性
母神原型
-
描述:
男权意识对母神原型的善恶解读有重大影响,人们往往崇拜符合男性思维的女性特质,贬低不符合的成分并作为女性负面特征。随着父权制度的崩溃和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负面女性特征不再是男权丑化的产物,而成为女性反抗父权的工具和释放自我的手段。这种对自我的还原和向原初的靠近使得一系列女性形象与母神原型获得连通,展示出人性内部的善恶统一。
<
1
2
3
...
6
7
8
...
33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