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重塑
作者: 侯文瑞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形象重塑   女性主义  
描述: 有评论者认为乔伊斯是“厌恶女性之人”。然而,这一论断有失偏颇。在其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中,乔伊斯大胆而巧妙地将意识形态的价值与心理分析结合起来,以不同的笔触刻画了独立自主、具有自我意识、敢于挑战传统的女性,并对限制女性生活的男权文化进行了批判。如果结合乔伊斯所处的时代和家庭背景以及作品来分析,便可看出乔伊斯对女性是怀有深刻同情的。本文将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视角重新解读《都柏林人》中的五个故事《伊芙琳》、《寄宿公寓》、《悲痛的事件》、《母亲》和《死者》,对这五个故事中的女性人物进行了初步的
压抑的声音 疯狂的女人:中西复仇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傅渝红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仇   男权社会   颠覆   疯狂的女人  
描述: 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疯狂的复仇女性形象已经成为妇女对男权文化和制度叛逆的典型。这类形象更能体现女性主义所倡导的文学研究与批评——通过分析、研究、塑造这样的形象来达到对男性权威社会施予女性的无数谎言与话语的解构,达到割裂、剥离被固定的传统女性形象,重新为女性定义、命名的目的。本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中西方各个时期文学作品中典型的疯狂的复仇女性形象大分析,探讨这类形象所共有的基本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证明这类形象在实质上具备更多的主体意识与自主行为,她们才是真正的女性形象。当然,中西方疯狂的复仇女性形象
似是而非—小议凯特·肖邦女性形象创作的模糊观
作者: 潘英慧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模糊观点   系统女性形象   凯特·肖邦  
描述: 凯特·肖邦是十九世纪末期著名的美国女作家。她一生中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三部小说集。很多评论家一致认为肖邦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棱两可。肖邦堪称塑造人物的天才。她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但总体而言,根据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故事,这些女性人物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传统的贤妻良母和觉醒的新型女性形象。 贤妻良母拥有温柔、挚爱和无私的母性。她们是维多利亚时期人们所崇拜的女性形象,也是男权社会下多数女性必须扮演的角色。当女权运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候,很多女性渐渐觉醒为自己应得的权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会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叙写特征   艺术特质   女性形象  
描述: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carlet and Yao Mulan’s Female Imag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作者: 梁园华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主义批评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无论从世界史还是中国历史上看,女性都属于弱势群体。再加上男性社会长期对女性的压迫,女性自我解放身体与心灵的声音在男性社会里面总显得单薄而微弱。然而,随着东西方的社会变革,女性的自我意识也日渐觉醒,希望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获得和男性一样的权利。这样的新女性形象也出现在了许多文学作品中,如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飘》和中国作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位坚强的、独立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勇敢女性。《京华烟云》中的女主人公姚木兰是林语堂心中的理想女性和新女性。本文拟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
东野圭吾文学作品中恶女形象研究
作者: 金涛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恶女   男权社会   东野圭吾   女性地位  
描述: 东野圭吾是日本推理小说界的一颗明星。多年来,他在创作中探讨了关于女性犯罪的问题,塑造了一类被称为“恶女”的典型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以东野圭吾的几部重要的代表作《放学后》、《嫌疑人X的献身》、《圣女的救济》、《白夜行》和《幻夜》为研究内容,结合作品中女性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变化,来分析作品中的“恶女”形象。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在序言里简单地介绍东野圭吾这个作家以及中国文学界对其作品的翻译和研究状况。然后第一节对从近代到二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时期这一段时间内日本女性地位的发展变化做一个梳理,这是东
女性视角下的中国男性杂志
作者: 高媛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话语   男性杂志   话语力量  
描述: 近年来国内时尚类期刊异常繁荣,男性杂志尤为引人瞩目。本文所探讨的男性杂志是指以男性为诉求对象的时尚类生活杂志,不包括男性读者喜欢阅读的其它类型杂志,如财经杂志、体育杂志等。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媒介中的形象和话语表达完全桎梏在以男性为本位的模式之中,女性无力再现自身。整篇论文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中国男性杂志兴起的社会背景,深入研究男性杂志的文本、受众和机构,探寻男性杂志中女性话语的表达、女性意识的体现以及传播过程中女性的角色,进而揭示当代两性话语力量的消长过程。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双重人格
作者: 叶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双重人格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女性人物  
描述: 被誉为"英语界的契诃夫"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20世纪初活跃于英国文坛的女短篇小说家,与劳伦斯、活尔夫和乔伊斯同时代,是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和契诃夫一样,她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描写生活.她的作品很少正面涉及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冲突.而往往通过对?
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沃秋艳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双重身份   欢乐之家   女性问题  
描述: 本文旨在对伊迪丝·华顿的小说《欢乐之家》提出女性主义解读。自1905年出版以来,该小说吸引了评论家及读者的极大关注。作为华顿写作生涯第一部重要作品,《欢乐之家》奠定了她此后创作的主要主题。该小说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上的从属地位及女性反抗意识的觉醒。通过对小说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及其他女性人物的详细解读,本论文指出,尽管华顿并不是有意识进行女性主义创作,她的作品毫无疑问地展现了她所处时代广大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女性为争取自由而进行的斗争与反抗。 本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研究了莉莉在男权社会中处于男性目光注视下的物化
文化规范决定女性思想:女性文学的文化思考
作者: 罗安娜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规范   男权社会   思想   女性  
描述: 由于人生活在文化环境之中,因此,他的言语行为、生活方式,甚至内在的思维模式都会受到文化规范的深刻影响。文化规范具有强大的决定性力量,它会不断地控制个体,并使个体的思想与其相符。既然连具有性别优势的男性都无可避免的要成为“文化规范的产品”,那么作为男权社会中二等公民的女性就更加无法逃脱这一命运了。 本文将探讨在男权社会中,文化规范如何决定女性思想。本文主要围绕英国文学中的简•奥斯丁、夏洛特•勃朗蒂、乔治•艾略特和弗吉丽亚•伍尔夫四位女性作家的代表作《傲
< 1 2 3 ... 14 15 16 ... 33 34 3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