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男性话语】搜索到相关结果 64 条
-
从《妇女城》中皮桑的男性观分析其对女性形象的建构
-
作者:
韦欣欣
来源:
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女性思想
性别社会学
奥维德
女性气质
妇女城
中世纪基督教
男性气质
皮桑
克里斯蒂娜
-
描述:
西方转型时期的一位女性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写了《妇女城》这部对传统歧视女性思想进行挑战的著作。《妇女城》针对当时男权社会下厌女主义的普遍现象,提出了自己对男性的看法,并且在对男性的批判中建构了妇女城中完美的女性形象。从中世纪基督教的社会文化中,以及性别社会学的有关研究理论分析《妇女城》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启示,虽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在妇女城中对男性话语权进行了挑战,但是她建构的完美的女性形象也需要男性气质作补充,这一形象的建构理念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两性关系的二元对立,以及女性社会角色的缺
-
被看的女人:以《时代》年度封面人物为例探讨时政类主流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变化
-
作者:
邵薇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现象
男性话语
男权文化
大众传播学
刻板印象
女权运动
女性角色
时政类
女性形象塑造
《时代》
-
描述:
前言:长久以来,在男权社会的统治下,媒体为了迎合男性话语的需要而片面塑造或恶意丑化女性形象,媒体上的女性角色一直是通过男权文化塑造之后而形成的。约翰.伯格针在《看的方法》一书中对广告中的女性提出了"被看的女人"这一观点。"被看"是媒体塑造的女人的命运,而"看"的动作属于男人。①这在主流媒体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在媒体上表现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在不断改善,但仍存在被物化和边缘化的问题。
-
女权主义姿态下操持着男性话语的女性——《无穷动》中女性形象刍议
-
作者:
杨晓林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男性话语
女权主义者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批评
主流电影
无穷动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女性人物
-
描述:
近几年来,中国涌现了许多女性电影,2001年的《今年夏天》、2002年的《西施眼》、《哭泣女人》、《心心》、2003年的《我和爸爸》、《我的美丽乡愁》、2004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5年的《青红》、《红颜》、《姐姐词典》、《孔雀》等,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从不同侧面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个人的情感和欲望等诸多方面所面临的压迫和挫折进行了探讨与表
-
电视剧女性形象中的性别意识
-
作者:
李慧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传统性别观念
商品化
男性话语
女性发展
性别文化
女强人
现代文化
女性形象
电视剧
-
描述:
电视剧女性形象中的性别意识李慧英ThroughanalysisofLiuHuifang,YeXiuqing,WangYaru,AhChun,Shuzhen,XiaoNanandotherfemalecharactersinChinesetelepl...
-
虚幻与现实之间——评电影《洛丽塔》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先玉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丽塔
虚幻
杜拉斯
女性作家
男性话语
玛格丽特
法国
作品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伯科夫的《洛丽塔》和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两部小说分别是这两位顶级作家最具影响的作品,发表时间分别是1955年和1984年。《洛丽塔》初稿投出之时虽颇多周折,因其惊世骇俗的畸恋在许多国家惨遭封禁,但后来在巴黎得以出版之后随即风行
-
男性话语中的闺阁女性形象
-
作者:
任葆华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男性主体
诗作
中国古代
闺怨诗
解读
女性形象
王昌龄
-
描述:
男性话语中的闺阁女性形象
-
男性话语中的闺阁女性形象——王昌龄男性话语的另一种读解
-
作者:
任葆华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男性文化
男性主体
中国古代
闺怨诗
读解
女性形象
王昌龄
-
描述:
在中国古代的闺怨诗中,有不少诗作是出自男性之手。这些男性诗人或以女性的身份和口吻代女性立言,或从男性主体的角度叙写闺阁中的女性,但无论从那个角度入手,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对女性不幸遭际和命运的同情,并在一定程度上抒写了闺阁女性郁积在胸的孤苦与幽怨。因此,有人把此类诗称之为“男性文化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但是,任何一个男性诗人,他毕竟不是女性,所以他无法进入女性的经验世界中,女性独特的个人生活空间、独有的女性感觉和生理心理体验等,都是男性诗人无法体察的。所以男性诗人闺怨诗中的女性形象,无疑都是男性主体异己的想象
-
白蛇传说的女性主义研究
-
作者:
黄宝富
左继华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男性话语
娘子
思想观念
女性意识
女性意象
雷峰塔
白蛇传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
描述:
女性屈从于男性的社会历史和思想观念,导致女性主体在社会权威话语序列中缺乏塑造自我意象的文化力量,女性形象在男权话语之下被编造或被分裂.符合男性欲望和想象的女性意象,被描绘为温顺可爱的天使:而违逆男性规训的女性形象,则被无限制地妖魔化.蛇的意象,因为柔软绵长的外貌和伏地而行的姿态,成为男性话语描绘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想象符号,又源于蛇的神秘质地和毒性攻击性被赋予和生成了女性性格的阴险、狡猾、毒辣等负面定义.白蛇的女性传说,在历史叙述中不断变异和变化,然而,总是难以摆脱被男性描述的依附型命运.
-
潘金莲影视形象与女性性别歧视
-
作者:
郭安
郑燕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男性话语
性别歧视
视觉景观
母题
杀夫
女性叙事
阐释空间
性别观念
男性中心
-
描述:
潘金莲作为"具有其心理的一切错综的人",负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强大的阐释空间。潘金莲形象妖艳、淫荡、恶毒,具备"美而坏"女性叙事的一切想象,潘金莲"失配、乱伦、杀夫、杀嫂"[1]的故事原型充满
-
从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看女性主义的发展
-
作者:
夏冰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文学作品
文学传统
中心文化
性和谐
陈染
女性形象塑造
反叛性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外乎女人和男人,而在长期的男性话语中心的统治下,女性"象牙女郎"形象已尘埃落定,甚至内化成评价女性的权威标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萌芽、发展的,旨在消解菲勒斯中心地位。它在前期女性形象批评、女性中心的建立之基础上,逐渐从用身躯撞击男权神话大门的鲁莽中走出,以一种"超性别"的姿态与男性携手去彻底解构男权神话,摆脱"边缘"和"无言"的尴尬境地,试图开发出一条"双性和谐"的道路,成为反叛性、抗争性和包容性的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