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现代性和“十七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孙梅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性   十七年文学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描述: "十七年"是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划时代变化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文学创作逐渐形成一套特殊的规范方式,这套规范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学建构现代性话语的特殊性和曲折性.该文通过对"十七年"小说中女性现象的分析,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考察这一时期女
清末民初新兴百美图研究
作者: 刘秋兰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新兴百美图   现代性   新女性  
描述: 清末民初的新兴百美图以都市时装美人为主体、洋场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女性形象的变化,为新女性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视觉资源。作为诞生于近代都会的流行图式,新兴百美图迎合了两种话语的需求:一种是精英知识分子的国族论述,一种是通俗文学的日常生活叙事。这两种话语都旨在将女性塑造成符合各自理想的新女性,区别在于前者立足启蒙,后者立足娱乐。藉由图像和话语之间的缝隙,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审美趣味。本文将百美图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考察,发现它具有看似相反的二元传统——列女传统和百媚传统,在此基础
当代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研究——传统源流与异化表现之间的张力
作者: 刘婧雅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魔幻电影   传统文化  
描述: 近几年来,中国当下结合了传统文化,同时又兼备西方魔幻类型特征的电影创作,已经呈现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魔幻电影逐渐以类型电影的姿态,获得了业界和学界的认可与关注。然而,中国本土对于魔幻电影的类型研究尚待完善,同时中国魔幻电影的创作也面临褒贬不一的窘境。因此,笔者尝试对当代中国的魔幻电影进行有深度和系统性的类型研究,特别是牢牢把握住“传统源流”与“异化表现”这两个相互对立的线索,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特征与文化原因。 首先,鉴于中国的学者在对魔幻电影的研究中出现了严重的概
古老神话的当代舞蹈:论新世纪“重述神话”小说
作者: 解玉娇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述神话”小说   新世纪   现代性   民族记忆  
描述: 神话是原始先民智慧的结晶,它凝结着人类最初始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作家创作出了大量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作品。作家把神话传说作为素材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将神话的初始内涵注入了现代精神。2005年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公司发起的全球性的“重述神话”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作家苏童、叶兆言、李锐、阿来也加入了“重述神话·中国卷”的创作,出版了《碧奴》、《后羿》、《人间》、《格萨尔王》四部作品,分别以孟姜女哭长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白娘子被压雷峰塔、格萨尔领地
穿行在历史潮流中的乡土写作:周大新小说与20世纪20、30年代乡土小说比较研究
作者: 刘从中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性   周大新   乡土文学   社会转型  
描述: 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无疑经历了又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农村的变化无疑是最为深刻、激荡和剧烈的。这一急剧的社会变革激发了周大新乡土小说创作的激情,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以往对周大新小说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作品的乡村意识、民俗叙事特征、地域特色、创作理念以及女性形象的分析和探索等层面。本文力图对这一固有的研究框架有所突破,通过回顾20世纪20、3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考察周大新与其内在的关联,从文学背景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将周大新小说创作与20世纪20、30年代的乡土文学创作进行
现代性与当代中国女性角色期待的变迁:对1949-2007年间《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
作者: 吴玲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   女性角色   现代性  
描述: 20世纪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百年,而中国女性的角色与命运也伴随着人们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不断变化着。本文通过对1949-2007年间的《中国妇女》杂志中的优秀人物报道和封面人物,进行变量统计和文
丁玲现代小说复杂性初探
作者: 李良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小说   丁玲   现代性   复杂性  
描述: 本论文把丁玲现代小说的研究置于“现代性”这一新的理论话语下进行,反思丁玲现代小说创作的成功与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揭示丁玲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份写作的困境,进而初步探讨其小说创作的复杂性
超越性的侠女身体——重读电影《红侠》中的女性形象与叙事策略
作者: 周舒燕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电影叙事   现代性   伦理道德   侠女形象  
描述: 电影《红侠》是至今所保存的早期侠女电影中叙事情节最完整的一部。它所塑造的侠女形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女性主体,不仅僭越了电影叙事的主体位置,同时也被电影中的欲望结构所驱逐。侠女身体的去欲望化,也使得这一女性形象能够表征某种传统伦理道德的楷模。与此同时,这部电影通过“侠女救弱女”以及男性欲望的置换等叙事手法,将两个女性身体所指涉的新旧伦理道德巧妙地糅合在一个文本中。
方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斯皮瓦克式解读
作者: 黎琪珍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后现代性   现代性   方方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主要针对方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印象式批评,旨在以斯皮瓦克式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作家深层次的创作动因和创作心理,并探讨现代性、后现代性等西方文艺思潮对作家的深刻影响。
论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对妇女的消极影响
作者: 刘亚红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我意识   现代性   大众传媒   性别意识   依赖意识  
描述: 中国女性的现代性成长非常需要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然而大众传媒在这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传统文化遗存和当今商品大潮的合力下,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往往给日常生活中的女性很多消极的引导和暗示,主要体现在淡化女性性别意识、强化女性无我意识、固化女性依赖意识等方面。
< 1 2 3 4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