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自我的表征与他者的符号——试论文本中的西部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作者: 管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   少数民族   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民族意识  
描述: ,现代话语建构中的西部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在男权文化的性别歧视和商业文化的功利诱惑下,受到了多重的歪曲,正在成为一种虚拟的符号系统。本文通过对不同文本中的西部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分析,探究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所承载的现代性价值。
“城/乡”性别化与现代性叙事逻辑--重读《哦,香雪》
作者: 王侃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启蒙   现代性   女性写作   城/乡性别化   铁凝  
描述: 文章以"城/乡性别化"的视角重新解读铁凝的短篇成名作《哦,香雪》,以期解读出其叙事内部的现代性逻辑,以及这一现代性逻辑在"新启蒙"等宏大政治修辞的掩饰下对于女性形象的利用、剥削和榨取。通过对这一
传统与现代:病态女性的两极表征——路翎与俄苏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比较论
作者: 时国炎   来源: 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苏作家   传统   现代性   病态女性   路翎  
描述: 路翎小说中所塑造的病态女性形象无疑深受俄苏作家的影响,但两者在刻画类似女性形象时,却体现出了迥异的思索。相比于俄苏文学中病态女性身上的“现代性”特征,路翎笔下的病态女性依旧只是一种传统男性视野中
路翎与俄苏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比较论
作者: 刘锦翠   时国炎   来源: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苏作家   传统   现代性   病态女性   路翎  
描述: 路翎小说中所塑造的病态女性形象无疑深受俄苏作家的影响,但两者在刻画类似女性形象时,却体现出了迥异的思索。相比于俄苏文学中病态女性身上的“现代性”特征,路翎笔下的病态女性依旧只是一种传统男性视野中
自我的表征与他者的符号
作者: 管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   少数民族   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民族意识  
描述: ,现代话语建构中的西部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在男权文化的性别歧视和商业文化的功利诱惑下,受到了多重的歪曲,正在成为一种虚拟的符号系统。本文通过对不同文本申的西部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分析,探究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所承载的现代性价值。
张爱玲笔下女性的现代性阐释——传统“母亲”形象的现代性解构及现代意义指向性下女性形象
作者: 宋珊   来源: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现代性   母亲   悲凉   女性  
描述: 在现代女性视野中,张爱玲的创作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但同时也是对现代小说形象的一种丰富。在新旧跌宕之中,张爱玲用一种现代性的视角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了解构,同时她又以悲凉作为现代性女性的命运归宿,这种现代意义指向性下的创作及其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对当下乃至现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新疆少数民族女性荧屏形象的变奏
作者: 张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   少数民族   新疆   符号化   女性  
描述: 新疆少数民族女性荧屏形象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符号化、工具化;准男性化;回归女性自我。笔者认为:女性形象的塑造必须跳出将女性符号化、抽象化的怪圈,以借鉴和融合新疆多民族文化的大视野,在“民族性”与“当代性”结合的背景下,塑造具有现代色彩和民族个性的女性荧屏形象。
“困惑”与“焦虑”:张恨水的“现代女性”观探析
作者: 周凤梅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焦虑   现代性   困惑   张恨水   女性  
描述: 张恨水被认为是"鸳鸯蝴蝶派"作家,但他却让自己的创作紧随时代的步伐。张恨水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现代"摩登女性形象,这些"现代"女性不仅在外表和穿着打扮上"现代""西化",而且在内涵上也具备了某些"现代"因素。但张恨水在探求"女性现代化"方案时又表现出了"困惑"与"焦虑"。张恨水的困惑表现在,他在塑造"现代"女性时又难以割舍心中的传统女性情结,另外他也对"过度现代"的现象进行了批判。张恨水的焦虑表现在他在探求中国女性如何走向"现代化"时无法为他们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可行性方案。
20世纪初中国女性形象的视觉性与现代性:以1911-1917年《妇女时报》封面画为例
作者: 陈捷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符号   视觉性   文化意义   现代性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选取1911年创刊于上海的《妇女时报》——中国首份商业性女性杂志——作为研究对象,以视觉文化研究的角度,运用符号学、形式和风格分析方法,剖析《妇女时报》封面画的视觉符码和表征问题。这些封面画作为一个表征系统在运作,“新女性”视觉符号、封面画的主题以及在技术化观视作用下的现代视觉性话语,共同构建了20世纪初期新兴媒体创造的“新女性”之文化意义。“新女性”形象表征了现代与传统、民族性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它显现了新兴媒体人意欲改善女权状况的主观愿望,但仍然充满了辛亥革命前后社会转型特有的男权特色,这也是
被遮蔽的另类现代性: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新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常丽娟   来源: 新疆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言情小说   现代性   新女性   传统文化  
描述: 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的视域背景下,对长期以来遭到压抑和否定的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小说进行客观的思考,通过对鸳蝴派言情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的分析,来考察中国现代化的曲折进程﹑中国文化的转型历程,以及新旧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