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长恨歌》英译本中上海女性形象的美国元素研究
作者: 曾颖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王安忆   王琦瑶   女性主义  
描述: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安忆凭借《长恨歌》荣获世界华文文学奖及茅盾文学奖,其英译本于2008年发表。《长恨歌》书写了一位上海女性王琦瑶四十年来的情与爱,虽有过短暂的辉煌,但又堕入无边的黑暗。本文试图从
解读王安忆的水色上海
作者: 王慧敏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俗的上海   王安忆   女性形象   生命关怀  
描述: 王安忆作为当代文坛一位成熟的女性作家,从80年代一路走来,创作经历了多种突破和变化,但在她众多的作品中,都离不开上海这个叙述环境,表现的大多是生活在上海,以及上海周边城镇的一些平凡人的生活,尤其以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成国   来源: 文化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女性  
描述: 在中国当代众多的女性作家当中,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作家是非常多的,而王安忆正是其中一位,著名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小说《长恨歌》通过作者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解构了男性中心文化霸权,诠释了女性意识。
《长恨歌》:一个关于“上海梦”的故事
作者: 张校铭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情人生   王安忆   “上海梦”   王琦瑶  
描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王琦瑶别具风格,在大上海的衬托下王琦瑶更多了一份美丽与梦幻,而这些都构成王琦瑶本身的悲情意蕴。王安忆以女性作家所特有的细腻为我们倾情打造了这样一位独特的上海女性形象,在全书论述王琦瑶
意识形态与世俗生活夹缝中的底层女性书写:重读王安忆小说《流逝》
作者: 葛延峰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流逝》   世俗   女性命运  
描述: 小说《流逝》的思想性向来被学界忽略,本文认为《流逝》触及了政治意识形态、底层民间、民俗文化、女性命运、历史叙述等内容,尤其将女性人物置于"文革"叙述与世俗生活的交叉书写、都市底层民间社会的表现以及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之中的表现,深刻地揭示出"文革"前后女性命运由"外"而"内"的变化,探索其主体性问题,都是相当独到的。同时,巧妙的叙事策略为这些驳杂内容的表现提供了叙述便利。
王安忆《长恨歌》的叙事策略
作者: 罗忆南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长恨歌》   王安忆  
描述: 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王安忆一直是文学界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她的《长恨歌》作为多元叙事的代表,展现了鲜明的边缘人叙事、历史性叙事以及空间和事件交错的叙事方式,不同程度地展现了王安忆在《长恨歌》中
张爱玲与王安忆笔下女性爱情观的比较
作者: 徐珂   来源: 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王安忆   爱情观  
描述: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两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两人都以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为书写空间,以婚姻爱情为写作主线,描绘了一个个平凡女性在爱情与金钱之间的无奈纠葛。
王安忆小说的温情书写
作者: 杨平平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善意   温情   王安忆   小说  
描述:王安忆三十余年的创作中,她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感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情世界。她的关切不仅表现在对女性命运、生命的深切关注,还表现在她对世俗人生的深切观照。她总是对芸芸众生持有那份默默的人文关怀以及
浅谈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董盼盼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独特性   女性形象  
描述: 王安忆始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小说创作,她作品中的主角几乎都交给了女人,通过一群独特女性形象的塑造,通过这些在平凡、名利、顽强中生活的女性,展现出一种属于王安忆的独特的女性意识。
新世纪以来王安忆作品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潇晖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城市经验   现代女性形象  
描述: 王安忆作品中对女性问题的持续关注构成了其创作的主线。进入新世纪以后,王安忆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现代女性形象,其中有以《妹头》、《桃之夭夭》为代表的上海本土女性形象,也有以《上种红菱下种藕》为代表的小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