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作者: 武清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哈莱姆文艺复兴   影响   兴起   特点  
描述: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是美国黑人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化运动,它是黑人文学以成熟的姿态进入美国文坛的标志。这场运动不仅造就了大批有历史影响的黑人男性作家,同时也成就了像杰茜·福塞特、纳拉·拉森和佐拉·赫斯顿等一批优秀的黑人女性作家。她们依托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凭借女性敏锐的文学感悟构筑起属于自己的文学体系,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她们的作品已成为研读美国黑人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范本。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们的创作被忽略、甚至淡忘了,但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女作
朱淑真诗歌意象研究
作者: 李晓娟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意象   审美特质   成因   朱淑真   特点  
描述: 朱淑真是宋代卓有成就的女诗人和女词人,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一位极见光芒的女性。至目前为止,对她本人及其诗词作品的研究成果可说是逐渐丰厚。本文立足于朱淑真诗歌作品文本,立足于前人的相关研究,从诗歌构建的基本元素—意象入手,旨在对朱淑真的诗歌意象作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全文主体分为四章,再加上绪论和结语共六个部分。绪论部分综述作者生平、至目前有关朱淑真的研究概况,提出本论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切入的角度、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朱淑真诗歌意象解读,通过从内容范畴的角度对朱淑真337首诗歌中意象词的统计、
成长如蜕
作者: 王玲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义   原因   安妮宝贝   创作转型   特点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有悠久的历史与丰硕的成果。进入新世纪以后,女性写作在不同维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安妮宝贝小说的创作及其转型尤其值得关注。本文认为,影响一个女性创作者创作转型的不仅有一再被指认的社会文化原因,更有一再被忽视的女性创作者对自身创作要求的不自觉地内化的原因。在新世纪,安妮宝贝等女作家的创作转型既是在现行社会等级与性别等级的双重挤压下从女性主义的性别理想向现实转向的产物,又是消费时代的文学艺术在市场机制下文化叙述的需要。甚至可以说女性创作的转型是女性文学创作进程与个人写作意愿、男性期待与女性
论五四运动中的妇女斗争
作者: 牛书成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斗争   意义   背景   概况   特点   五四运动  
描述: 本文对五四运动中的妇女斗争的背景、概况、特点、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正确认识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以期对今天妇女运动的发展和促进四化建设有所裨益
女性学科元理论的自足与综合──读《女性学概论》
作者: 祖嘉合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效性   书评   《中性学概论》   抽象性   综合性   学科建设   特点  
描述: 女性学科元理论的自足与综合──读《女性学概论》
女性学科无理论的自足与综合—读《女性学概论》
作者: 祖嘉合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效性   书评   《中性学概论》   抽象性   综合性   学科建设   特点  
描述: 女性学科无理论的自足与综合—读《女性学概论》
论吉本芭娜娜作品中的女性
作者: 陈虹艺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人公   副主人公   吉本芭娜娜   引导性人物   作品   特点   女性  
描述: 吉本芭娜娜(1964-),日本当红女作家。其作品中女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主人公都是女性,副主人公,引导性人物也几乎为女性。因此,笔者认为,探讨吉本芭娜娜文学的魅力,考察其中的女性不可或缺。其次,迄今为止,鲜少有学者对芭娜娜作品中的女性分类进行研究,因而该领域具有研究意义。基于此,笔者以吉本芭娜娜的《月影》、《厨房》、《满月--》、《白河夜船》、《忠狗最后的恋人》 五部作品为研究对象,将其女性根据其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分为主人公、副主人公、引导性人物三类,运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剖析了各自的共同点,及其
亲情犯罪的伦理研究
作者: 牟文峰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亲情犯罪   伦理学   现状   危害   成因   特点   措施  
描述: 本文在充分深入研究最近几年各地区发生的亲情犯罪案件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亲情犯罪的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梳理。首先,以当事人之间的基本状况和伦理关系为标准,对亲情犯罪以及伦理研究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同时总结了我国亲情犯罪的现状以及危害。现状有犯罪诱因简单、多元化;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作案手法残忍,多样化;运用法律解决纠纷程序复杂;发案具有突发性和难预防性。危害表现在社会方面,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方面,挑战家庭的伦理道德;个人方面,妨碍个人的综合发展。其次,亲情犯罪的特征从亲情犯罪主体、亲情犯罪
蔡畅妇女解放思想研究
作者: 李娅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展轨迹   蔡畅   意义   妇女解放思想   内涵   特点  
描述: 蔡畅(1900.05~1990.09),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她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的领导者,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在她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她不仅亲身投入革命实践,而且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妇女解放思想。以她的妇女解放思想指导实践,曾使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因此得到过较大程度的提升。本文旨在通过对蔡畅妇女解放思想的分析,为现阶段我们积极推进现代的妇女工作、更好地适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而提供宝贵的
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研究
作者: 张秀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暴力犯罪   原因   比较研究   措施与建议   特点   女性   类型  
描述: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组织形式,正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构成了整体的社会。家庭与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家庭由其成员间的亲情、血缘来维系。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家庭成员间的互爱,构成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而家庭暴力行为则是对家庭关系的破坏和对社会文明的损毁。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妇女是主要受害者。 家庭暴力问题的提出,与20世纪女性人权意识的觉醒是分不开的。从70年代起,妇女运动趋于国际化,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关注世界妇女的健康问题,于此也揭开了家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