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特点 】搜索到相关结果 50 条
“Sisterhood”in African American Woman Literature
作者:
梁波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特点
姐妹情谊
描述:
之间的亲密友谊,是她们作品中的突出特点 之一本文分别选取了她们具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进行分析,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和托妮·莫里森的《秀拉》。首先,本文通过对“姐妹
第一次女权运动的特点 和影响分析
作者:
宋严萍
来源: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影响
第一次女权运动
特点
描述:
本文通过对西方第一次女权运动概况和斗争目标的叙述,总结出这次运动的特点 主要有:第一,以中产阶级妇女为主体;第二,相对的温和性;第三,各国妇女运动都与本国的民主改革运动结合在一起,各具特色,同时各国
清代满蒙联姻中的女性研究
作者:
方芳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量
清朝
满蒙联姻
特点
女性
描述:
和亲联姻之事,自古有之。汉朝有昭君出塞,唐朝有文成公主入藏。清朝统治者将满、蒙两族之间的联姻这一制度性政策发挥到了极致。满蒙联姻的时间持续之久、规模之大和制度之完备,历代罕见。在这场持续了数百年之久的联姻中,有数百位女性为之奉献一生。满清的公主、格格们离开宫廷步入草原;马背上的蒙古女子离开草原,踏入清廷。她们肩负着维系清朝统治阶层与蒙古王公之间的联系与稳固边疆的重任。然而,联姻所带来的政治稳定和边疆和平是满蒙两族的女性用年轻的生命换来的。长时间不间断的联姻更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伦理辈分的混乱。
世纪回眸 美国妇女运动的特点 及发展趋势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妇女运动
妇女权益
发展趋势
特点
描述:
世纪回眸 美国妇女运动的特点 及发展趋势
抗战时期妇女动员的历史考察
作者:
王国红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动员
妇女运动
抗日时期
原因
特点
描述: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动员起来,投身于抗日洪流中。抗战时期妇女动员呈现出广泛性、组织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的特点 。近代以来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国共两党大量的妇女工作和对妇女干部的培训、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和民族主义精神是促使妇女全面动员的重要因素。
关注家庭暴力,保障妇女心身健康
作者:
巫昌祯
来源:
心理与健康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身健康
妇女
影响因素
家庭暴力
特点
描述:
一、国际社会反家庭暴力历史的回顾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而妇女是主要受害者。研究和探讨家庭暴力问题,进一步维护妇女的人身权益,是当前妇女运动中的焦点。 在国际社会,关注和探讨家庭暴力问题,始于70年代。联合国1979年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是一个涉及妇女权益的最重要的国际文书。它对基于性别的种种歧视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公约虽然没有直接
思夫怀远——宋代女诗人常见题材研究之一
作者:
王彩萍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格局
现代意义
原因
情感状态
特点
描述:
以现代女性的目光来观照古代女性文学,本文主要论述思夫怀远这样一个宋代女诗人常见题材形成的原因、特点 及由此呈现出的宋代女性的情感状态和生命格局,并且论述了它对现代平等双性世界建构的意义。
飞散的女性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奈保尔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飞散的女性
文化认同
特点
描述:
二十世纪下半叶,后殖民主义开始盛行,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等共同成为主要的文学批评话语。维·苏·奈保尔以及萨尔曼·拉什迪,石黑一雄,提摩西·默等当代飞散作家描述了不同文化与价值形态,揭示了飞散群体失落、孤独、以及文化身份认同的尴尬处境,并不同程度地关注了文化身份与种族冲突的根源及影响。在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中,当代印度裔英国作家奈保尔将双重文化身份作为小说主题,展现了那些特立尼达印度移民们游离于不同文化价值形态与民族传统之间所面临的文化认同
论蔡畅的妇女教育思想
作者:
沈丹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蔡畅
意义
思想
妇女教育
特点
描述:
、心理学等各种研究方法,对蔡畅妇女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内容、特点 、意义等进行梳理和研究。论文第一部分为绪论,主
中央苏区社会管理研究
作者:
杨靖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验
中央苏区
社会管理
教训
特点
描述:
中央苏区的社会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极其恶劣的革命根据地进行的社会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的白色统治相抗衡时进行的红色管理。中央苏区的社会管理是按照初步探索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和继续发展阶段进行的。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服务保障和群团组织三个方面的管理。社会生活的管理分为物质方面的管理和精神方面的管理,在物质上改良了群众的生活,保障军队的物资供应,在精神上改革文化教育,进行移风易俗,开展体育活动,将中央苏区变为了一个“自由光明的新天地”。服务保障的管理主要包括卫生防疫、拥军优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