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父权】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张爱玲的叙事策略
-
作者:
郑丽丽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父权
女性意识
-
描述:
,而且在女性形象塑造中进一步剖析了她对于中国男权(父权)社会的认识。父亲的缺席与母亲的在场,成了张爱玲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模式。
-
论拉德克利芙在《奥多芙的秘密》中的保守主义态度
-
作者:
王曼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德克利芙
保守
父权
-
描述:
18世纪末期哥特小说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哥特小说偏离了正统文学轨道,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传达了社会交替时期中产阶级的思考。拉德克利芙的《奥多芙的秘密》自出版之日就以其扣人心弦的悬念和优美的散文风格而广受欢迎,同时也赢得了批评家的关注。本论文主要探讨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持有的保守主义的观点。18世纪后半期,随着女性出版作品的增多,女性的社会角色得到英国社会各层的密切关注。道德家认为女性的优点在于持家。拉德克利芙本人虽然发表很多小说,但是她却过着与社会隔绝的生活,很少出现在公共场所。她的生活方式为同时代女性仿
-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凯特·格雷维尔的小说《利莲的故事》
-
作者:
朱乐琴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父权
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女权主义
家庭暴力
-
描述:
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性别文化,以其强大的反叛意识及颠覆来消解几千年人类关于两性文化、两性秩序的思维定势。本文试图运用当代女权主义理论,对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凯特·格雷维尔的《利莲的故事》进行女权主义思想的解读。 这部小说描述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到二战期间一个女孩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利莲出生在一个弥漫着疯狂、残酷和性的中产阶级家庭里,但她最终却专注于教育、爱情和她崇尚的独立精神,成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执意于真实自我的人,从而塑造了一个勇于反叛男权世界的不朽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反映的女性主体意
-
芭斯西芭的形象塑造
-
作者:
张晓娜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社会束缚
反传统
自然
女性
-
描述: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的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影响深远,文学界对于其中女性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19 世纪的妇女被定义为忠诚顺从,纯洁禁欲的,因此很多作家都把她们描绘成一心按照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生活的纯真天使;而哈代作品中的女性却多为独立自由并且有着性欲冲动的。这些反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引发了批评家们对于哈代个人对于这些女性的态度的诸多评论。但是哈代的态度却不是那样显而易见。评论家大多把哈代对于芭斯西芭的态度等同于作品中奥克的态度。奥克以一个田园牧羊人的形象出现,看似作者描述
-
春秋时期政治婚姻下的女性研究
-
作者:
马媛媛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夫权
政治婚姻
贵族女性
春秋
-
描述:
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虽然“父权”与“夫权”作为男权的两个方面在本质利益上是相同的,但是这并不表明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益
-
赫斯顿在种族及性属问题上的矛盾性研究
-
作者:
王元陆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赫斯顿
种族
文学研究
女性
-
描述: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赫斯顿的再发现和经典化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20世纪美国文坛和批评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时至今日,赫斯顿已进入到了诸多经典之中,她的作品既是美国黑人文学的经典,也被部分批评家认为是女性文学的经典。然而赫斯顿也是最富有挑战性... >> 详细
-
所有那些关于女人的秘密
-
作者:
孙健敏
来源:
西湖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游
秘密
象征
女性视角
成长
父权
母亲
早期小说
维纳斯
女性人物
-
描述:
这个一切都在被消费的时代里,女人的秘密通常总会被认为是一件奇货可居的流行商品。自卫慧在大众文化领域中被发现并被重新书写之后,所有由女性书写、并书写女性秘密的文学,要么自觉地成为了书写女性情欲和女性充满情欲的身体的文学,要么不自觉地被读解为这种将情欲当秘密的文学。但是,很难得的, 何兮的大部分小说虽然也在讲述女人的秘密, 但是她却把自己的书写隔绝在了这种喧嚣声之外,而且轻轻巧巧,不刻意也不费力。
-
“十七年”文学中“文学父权”神话解构
-
作者:
王巧凤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神话
主流文学
朱老忠
父权
关键词
女性文学研究
文学文本
作家创作
性别
-
描述:
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的确定,是鉴于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化进程中一次静悄悄的学术转型。女性文学研究的关键词正在由女性而转向性别,与性别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也开始进入我们的学术思维,这次研讨会正是对这种转型的一种回应。性别作为关键词,对女性文学研究来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是因为性别这个概念所涵盖的是男女两性,这样女性文学研究就是以女性文学文本为主,同时又将相关的男性文学文本作为互为参照比较的互文本进入我们的论题的研究;在男/女文学文本相互参照比较中,我们将会发现一些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