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电影性别机制的语言编码
作者: 王秀芝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太奇剪辑   父权   对切镜头   构图   画外音  
描述: 作为父权社会意识形态大厦至为迷人而有效的组成部分,主流电影以其强有力的电影语言构筑了它的性别机制——欲望的叙事和欲望的语言,它将女性作为客体/他者呈现在片中男性英雄和观影大众的欲望视域之中。此类带有
三重枷锁下的牺牲品:《林中之死》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余春燕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自然环境   社会制度   婚姻生活   女性  
描述: 《林中之死》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杰作之一,描写一位地位卑微的农村老妇女凄惨孤苦的一生,最后以死相抗抵制父权和夫权的压迫。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套在格莱姆斯夫人脖子上的三重枷锁,即所处时代的社会制度、婚姻生活和自然环境,来说明男权制度下的女性形象。
《圣经》与古希腊神话中父权统治下的女性——其形象和地位之比较研究
作者: 梁春媚   李恩慧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   牺牲品   父权   《圣经》   女性  
描述: 《圣经》与古希腊神话都是世界文学经典,两部作品均折射着父权统治的阴影。依此为据点,就两部经典中的女性形象与地位进行了例证分析,最后指出在两部经典所描述的男权世界中,女性始终处于被压迫、无自由的地位,其形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歪曲。她们是父权世界权利与地位争夺的牺牲品。
《撞上门的女人》和《宝拉·斯宾瑟》中的爱尔兰女性形象
作者: 王志敏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父权   女性特质   他者   女性形象  
描述: 罗迪·多伊尔是当代爱尔兰最成功的小说家,被誉为继乔伊斯之后书写都柏林的文坛泰斗。多伊尔的小说关注的是都柏林的普通工人阶级,其中两部小说《撞上门的女人》和《宝拉·斯宾瑟》以爱尔兰女性为主题。通过研究这两部小说,这篇论文表明爱尔兰女性已经从传统缄默走向现代独立。同时,该论文认为,爱尔兰女性的地位和经历,是由经济体制、国家制度、教会、社会、文化结构以及妇女运动决定的。依据波伏娃的他者理论,本文指出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爱尔兰女性被物化为他者。随着二十世纪后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妇女运动的影响,爱尔兰女性开始走向独立
论《金枝欲孽》的叙事类型及其影响
作者: 郑嘉茵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叙事   人文关怀   女性形象   类型  
描述: 本文以后宫争宠剧的开山始祖——《金枝欲孽》为研究对象,以《宫心计》、《美人心计》、《后宫·甄嬛传》等后起同类电视剧作为辅料进行文本对比,从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三个方面着手叙述其建构的叙事范式。通过解读,说明《金枝欲孽》开创了一种新的电视文本类型,包括亦真亦假的姐妹情谊、腹中骨肉非皇家子嗣、慢性毒药频频使用、妃嫔真爱另有他人、宫女逆袭变凤凰等五方面的叙事元素,他者观赏的视觉形象、尔虞我诈的恶毒形象、与人为善的美好形象、与世无争的孤立形象、等待救赎的弱者形象、纯朴无邪的天真形象、为爱牺
父权社会中的女性主体建构-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作品女性主义分析
作者: 何欣怡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小说与戏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克莱斯特  
描述: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1777-1811)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作家。他生活在古典文学向浪漫文学转型的时期。克莱斯特是德国最早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其作品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作家本人对自己的文学流派归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其作品很难被简单地归入浪漫主义文学范畴。世界和人生对于克莱斯特是一个不可知的谜题,而他本人也是一个谜。他只活了34个年头,生前未得到重视,20世纪以来才被学术界重新发掘,其作品的思想感情与创作技巧才得到广泛的认可。 论文选取该作家的三部小说:《智
父权社会中的女性主体建构: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作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何欣怡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小说与戏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克莱斯特  
描述: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1777-1811)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作家。他生活在古典文学向浪漫文学转型的时期。克莱斯特是德国最早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其作品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作家本人对自己的文学流派归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其作品很难被简单地归入浪漫主义文学范畴。世界和人生对于克莱斯特是一个不可知的谜题,而他本人也是一个谜。他只活了34个年头,生前未得到重视,20世纪以来才被学术界重新发掘,其作品的思想感情与创作技巧才得到广泛的认可。论文选取该作家的三部小说:《智利地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凯特·格雷维尔的小说《利莲的故事》
作者: 朱乐琴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父权   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女权主义   家庭暴力  
描述: 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性别文化,以其强大的反叛意识及颠覆来消解几千年人类关于两性文化、两性秩序的思维定势。本文试图运用当代女权主义理论,对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凯特·格雷维尔的《利莲的故事》进行女权主义思想的解读。 这部小说描述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到二战期间一个女孩成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利莲出生在一个弥漫着疯狂、残酷和性的中产阶级家庭里,但她最终却专注于教育、爱情和她崇尚的独立精神,成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执意于真实自我的人,从而塑造了一个勇于反叛男权世界的不朽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反映的女性主体意
屈从下的抗争:从莎剧中的父女关系看莎士比亚的女性观
作者: 吕改改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女关系   父权   屈从   女性主义   抗争  
描述: 复杂而又细腻的父女关系,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其戏剧中, 莎翁生动地刻画了一些在父权统治下被忽视被压抑,
论21世纪中国新浪潮女性电影的艺术特征
作者: 孙艳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父权   话语权力   女同性恋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电影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个特殊分支,从电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之日起第三十个年头就已然形成了一定的成片数量,而集中到21世纪的前十年时间是中国女性电影成片最多,思想内涵最为深广的一个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加上WTO的到来,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视野也是前所未有的宽广,男女平等和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的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议论的焦点,这个历史性的话题演变到视觉话语上来就是一部部语嫣明确的女性主义电影,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终极性的议题。 针对以上这一重要议题所作的研究,本文分为四个章节,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