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绿茶》无法预测爱情——分裂的都市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胡传吉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学   比较文学   预测   分裂   绿茶   爱情   概念化   女性形象   都市女性   男人  
描述: 吴芳喋喋不休地说:我有个朋友,能从一杯茶预测一个人的爱情。比较文学女硕士吴芳不停地相亲,不是因为爱情,其实也不是因为吴芳所说的想把自己嫁出去,相亲也许是一种等待,不是等待爱情,也许是等待自己从噩梦
重建乡村社会的希望与危机:由《乡村爱情》系列故事谈起
作者: 曾一果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危机   贴近生活   思想情感   爱情   故事   女性形象   农民形象   乡村社会  
描述: 近几年来,赵本山导演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收视率一直很高,引起观众热评。评论自然褒贬不一,喜欢的称《乡村爱情》系列贴近生活,真正表达了农民的思想情感,不喜欢的则认为《乡村爱情》丑化了农民形象
尤金·奥尼尔剧作中占有欲女性形象
作者: 欧阳基   孙宜学   来源: 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戏剧   生活   尤金·奥尼尔   莱维尼亚   创作方法   天边外   悲剧性   爱情   占有欲   女性形象  
描述: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的剧本际志着美国现代戏剧的开端。他大胆创新,既继承和发展了欧洲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又开创了美国表现主义戏剧先河。这种创作方法的开放性,是因为奥尼尔仅仅考虑一个问题:“它能否表达真实,象我所知道的那样真实或者象我所感觉到的那样真实。”受
女性目光下的女性和感情:浅谈李碧华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和爱情命运主题
作者: 张晓阳   来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阴阳两界   性情感   小说创作   李碧华   女性主义视角   言情小说   女性形象塑造   爱情   命运主题  
描述: 李碧华是言情小说家,她以其独特的个性和独辟蹊径的小说赢得了读者的广泛注意。基于这种"先娱己,然后再娱人的享受"的理念,她创作出了多部小说。李碧华的小说有很多情节穿越古今,并来往于阴阳两界,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奇诡与妖艳成为李碧华创作的小说的两大特点。同时,和同时期的林白、陈然一样,她的小说是随着自己的心性来孤芳自赏,用女性独特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和征求着属于女性自己的话语权。在李碧华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她的那种独特犀利的文笔特征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不可忽略的让人深深思索的女性个人形象和情感命运主
社会转型、爱情文化与女性形象——评何玉茹中篇 小说《素素》
作者: 金雅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情文化   普通话   城市人   中篇小说   爱情   情感历程   社会转型   城市文明   女性形象  
描述: 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话题。对于爱情 ,我们早已习惯了浓墨重彩的情天恨海、生离死别式的传奇。文学史上这一类的爱情名篇比比皆是 ,千古流传。从刘兰芝、焦仲卿到梁山伯、祝英台 ,从杨贵妃、唐明皇到贾宝玉
解读林黛玉与简·爱的爱情悲喜剧
作者: 李海霞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夏洛蒂·勃朗特   文学创作   社会地位   简·爱   爱情   木石前盟   林黛玉   女性形象   曹雪芹  
描述: <红楼梦>与<简爱>是中外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都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曹雪芹与夏洛蒂·勃朗特分别为我们塑造了两位生动的女性形象--林黛玉与简爱,尤其是她们对爱情的纯真与执着深深地
爱情的执著与牺牲
作者: 王红梅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雪国   玛格丽特   茶花女   生活中   牺牲自己   爱情   执著   女性形象   岛村   川端康成  
描述: 的最底层,为了生活所迫,沦落风尘,却始终保持灵魂的纯洁与高尚,大胆、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虽然付出沉重代价甚至于生命,却无怨无悔。她们具有相似的命运,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憧憬幸福生活、执著追求爱情
《浪之歌》教学创意
作者: 邹小飞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教学经验   纪伯伦   诗语言   散文诗   爱情   海岸   女性形象   海浪   创意  
描述: ,铺陈了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的寓意,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这时海浪的形象已经成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因为这首散文诗谈及学生敏感的"爱情"话题,在初读课文和研讨问题时,学生都
但丁作品中的两位女子
作者: 柳向阳   来源: 中国三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现在   但丁   新生   女子   文艺复兴时期   爱情   文学艺术   早期作品   女性形象   中世纪  
描述: 的两位女子,贝雅特丽齐和弗兰齐斯嘉,构成了但丁笔下两种爱情的化身。贝雅特丽齐贝雅特丽齐是因但丁作品而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她是但丁早期作品《新生》的主角,后来又出现在《神
简论《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涂敏华   来源: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篇章   生活情感   女子   诗经   文艺心理学   国风   爱情   女性形象   新阶段   民俗学  
描述: 古今学者对《诗经》的研究可谓勤矣,然多从非文学的政教角度来解读,而且对于女性形象的分析不够重视。建国以来,《诗经》的研究进入新阶段:在根本观点和方法上打破了统治《诗经》研究数千年的诗教观的拘囿,摆脱经学的繁琐讼辩,而将其纳入另一条轨道,即从民俗学、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等新的视角来观察,这开始了《诗经》研究的新篇章。《诗经》中吟咏男女恋情,表现婚姻生活的诗篇可谓异彩纷呈,据粗略统计,十五国风中占三分之二的篇目着重墨于女性生活情感,《风》诗"多出于里巷歌谣
< 1 2 3 ... 30 31 32 ... 46 47 4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