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形象分析
作者: 侯长林   张欢欢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新女性形象   觉醒   爱情   家园  
描述: 物形象。特别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主人公形象———斯佳丽·奥哈拉。试图从主人女主人公错综复杂的品性、擦肩而过的爱情、成功的事业方面去阐述斯佳丽的反叛传统的新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
无法忘记的女性—勃莱特·阿什利
作者: 石晓珍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迷惘的一代   性格特征   时尚   爱情   空虚  
描述: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名字享誉全世界。他以笔下的硬汉形象出名,但是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也是意义显著的。勃莱特·阿什利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这些年中,人们对她的评价不断变化。过去,受到贝克、威尔逊等人的影响,有人认为她是"坏女人"、"魔女"。今天,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开展,人们认为勃莱特是一战后美国生活的产物,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能的迷惘者,是一个带有现代色彩的复杂的女性人物。
浅析《简·爱》中的平等意识
作者: 赵宇   来源: 科教文汇(下旬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平等意识   权利   爱情   主体意识  
描述: 《简·爱》是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虽出身悲惨却能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简·爱的光辉形象体现了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和权利,而要求在工作、人权以及爱情上平等的意识,使其称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全新女性。
浅析《简·爱》中的平等意识
作者: 赵宇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平等意识   权利   爱情   主体意识  
描述: 《简·爱》是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虽出身悲惨却能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简·爱的光辉形象体现了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和权利,而要求在工作、人权以及爱情上平等的意识。使其称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全新女性。
爱米莉的毁灭:论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
作者: 刘小晨   来源: 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毁灭   社会环境   爱情   爱米莉   家庭  
描述: 福克纳笔下美国南方女性形象或被扭曲或被毁灭,通过这些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的某些生活现象,很值得重视。可以从家庭,婚姻以及残酷的社会现实等几个方面来寻求女性悲剧的根源。
汉乐府诗中的妇女情爱观
作者: 高莞尔   来源: 问学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府   汉代   爱情   婚姻   女性  
描述: 汉代的乐府民歌多采自民间,是平民百姓心声的直接流露,虽然有部分的乐府歌辞也受到文人的润饰,但是这些民歌却有着文人所无法比拟的质朴和纯真。因此,汉乐府民歌的最大特色。即是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封建社会的矛盾跟冲突,纪录了汉代人民真实的社会生活,这些歌谣具有「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性,并且「足以观风俗,知厚薄」的社会意义。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女性的形象,在民歌当中,以妇女作为生活题材的作品往往占有厅大的数量,处於传统礼教的社会体制中,女性的地位较为低下,所受到的压迫也最多,因而,许多的
谈《雪国》驹子与《茶花女》玛格丽特人物形象比较
作者: 柴欣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挣   玛格丽特   驹子   爱情   女性形象  
描述: 《雪国》中的驹子和《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是命运相似的文学形象,但是在不同国度、时代、文化及社会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来挖掘出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及高尚情操。
谈《诗经》爱情诗中女性的美
作者: 石俊霞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   《诗经》   价值   女性   美的展示  
描述: 《诗经》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描写其在爱情生活中的表现来完成的。《诗经》爱情诗中的这些女性既有外在的美,更有品德的美和性情的美。她们的品德美主要表现在贤淑、对爱情的执著和爱情理想的纯洁;她们的性情美主要表现在个性的率真和大胆泼辣。她们的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从女性人性价值的体认到人格价值的体认——杜丽娘与林黛玉爱情之比较
作者: 胡佩霞   来源: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丽娘   爱情   林黛玉   人格价值   人性价值  
描述: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两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共同追求着“至真之情”,渴望着“至真人性”,表现了冲破封建桎梏的中国古代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和生命意识的浮动。显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反封建礼教、追求真正爱情的道路上,从女性本我意识的觉醒到自我意识的觉悟,从女性人性价值的体认到人格价值的体认。
灵与肉契合中异化的救赎——性别批评中的杜丽娘形象再解读
作者: 罗昔明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生命本真   爱情   男权体制   性别  
描述: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朝末年爱情文学的巅峰之作,同时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杜丽娘这一光辉的女性形象。杜丽娘是处在和柳梦梅平等的地位上主动地追求爱情,杜丽娘敢于违背封建礼教加给大家闺秀的道德规范,让爱情
< 1 2 3 ... 23 24 25 ... 46 47 4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