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内外有别——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中的性别书写
作者: 刘丽群   刘景超   来源: 课程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内外有别   女子教科书   性别角色  
描述: "内外有别"的中国传统性别规定在清末民初的女子教科书中并未得到颠覆性的改变:教科书中按照传统来塑造女性角色类型:女儿、妻子和母亲;尽管女性的性别角色发生了从传统的女、妇、母到"贤妻良母"再到"国民之母"的变迁,女性的角色行为空间也有了一定拓展,从传统的"妇人主中馈"发展到"女从以教职",但总的看来,女性与真正的社会生活仍然保持着一段距离,她们仍然以家为活动中心,通过扶助丈夫与抚养儿女来实现与外部的联系;而女性的社会工作只不过都是女性传统家内行为的一种外部显现而已。
清末民初女性期刊小说研究
作者: 王玉琴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期刊   清末民初   小说  
描述: 清末民初女性期刊,虽不似专营小说期刊,作品如山,名家纷出,但其刊载的小说也数量可观,成果斐然。又因其作为清末民初妇女运动的主要宣传媒介,女性期刊小说多以描写女性生活和塑造女性形象为主,不仅反映了时代女性的生活变迁,更是呈现出启蒙女性的特性。但从近年清末民初小说的整理与研究成果来看,缺乏对女性期刊小说应有的关注。鉴于此,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女性期刊汇编》(一、二、三)中收入的清末民初十二种女性期刊为依据,以其刊载的小说为研究对象,经过整理、删选、甄别,选取小说近250部,涉及百余创作者,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清末民初的“善女子”想象
作者: 李贞玉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文本政治   “善女子”想象  
描述: 本文所说的“善女子”,并非信仰佛教的女子,而是特指晚清文人金一在1903年《女界钟》第九节罗列的中西二十二女杰。在“拒俄”、“反满”等“救国救亡”的思潮弥漫社会之际,金一对女界人物提出了一个新的命名——“善女子”:“善女子,誓为缇萦、誓为木兰、誓为聂姊、庞娥(亲)、誓为海曲吕母、誓为冯嫽、誓为荀灌、虞母、梁夫人、秦良玉、誓为越女、红线、聂隐娘。善女子,誓为批茶、誓为娜丁格尔、誓为傅萼纱德夫人、苏泰流夫人、誓为马尼他、玛利侬、贞德、韦露、苏菲亚。此皆我女子之师也。”“善女子”作为革命动员进程中的过渡性身份,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文化传承与创新之研究
作者: 刘景超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女子教科书  
描述: 清末至民国初期是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内忧频现、外患不断,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时代主题。在此背景下,伴随着西方“男女平等”、“女性教育”等文明观念的传入,近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在清末的中华大地上缓慢萌芽,中国人自办的女子学堂在民间逐渐兴办起来。于是,一系列专门为女子学堂打造的新式女子教科书应运诞生。腐朽没落的清政府虽一再抵制新式女子教育,但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在1907年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正式将女子教育纳入官方的学制系统。为了掌控新式女子教科书市场,清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