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毛泽东时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女性形象(1949-1976)
-
作者:
郭红梅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铁
女性意识
家庭形象
毛泽东时代
自身意识
女性形象
美术
视觉艺术
-
描述:
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学界通常将其概括为是以男性为楷模的“铁姑娘”,从而认为,正是在“男女都一样”的口号下遮蔽了女性的自身意识。但若仔细考察这一时期不同阶段视觉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就会发现,这些女性形象有一个从家庭向非
-
毛泽东时代绘画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娄雪阳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绘画作品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新中国
中国妇女
毛泽东时代
女性形象
绘画创作
-
描述:
毛泽东时代近三十年的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所呈现的面貌表面几乎是相同的——"中性化"特征。然而新中国成立十七年和文革,这两个时期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透露着本质的不同。一、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十七年这一时期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妇女解放口号,废除了形形色色的性别禁令。首先就让中国妇女有史以来第一次享有了与男人一样的政治和经济权力,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男性附属中解脱出来,从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建设,到"男女平等"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再到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和
-
丑的历险:魏东1993-2015
-
作者:
朱朱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墨
女人体
布罗赫
历史时期
窥淫癖
毛泽东时代
纸本
画中
个人风格
魏东
-
描述:
价值经历解体过程的所有历史时期,都是目睹媚俗大肆绽放的时期。——布罗赫(Hermann Broch)《媚俗》但几对艺术史存有自我期待的人,似乎都不会做一个全心全意的情色画家。类似的迹象也出现在魏东这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尽管他宣告"欲望是我画中的原动力",并且一直迷恋于女人体的颓靡描绘,但又倾向于使"裸体的玛哈"成为"着衣的玛哈",这附着的衣装就是社会学意义的符码,层层堆砌在画面,直到晚近时才开始剥落。在1990年代初期,魏东就以纸本彩墨展示了一种令人怵目的个人风格,他将放荡且媚俗的女性形象与作为背景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