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母亲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论当下中国家庭伦理剧中母女关系的文化涵义
-
作者:
陶文文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母亲形象
母职
母女关系
母亲价值
母爱
-
描述: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家庭伦理剧日渐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从《渴望》的初步尝试,到《风雨丽人》、《咱爸咱妈》、《儿女情长》的逐步探索,再到近年来的《浪漫的事》、《家有九凤》、《婆家娘家》、《我的泪珠儿》、《母亲》、《十月怀胎》、《母亲是条河》、《中国母亲》等围绕家庭亲情展开叙事的普通百姓生活故事,每每都能掀起强大的收视旋风。这些电视剧或多或少都描写了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情感变化,她们之间时分时合,或依恋或对峙,有欢笑也有矛盾,但无论何种状态,终归离不开母女间永远割不断的亲情纽带的牵
-
二十世纪女性作家笔下的母女关系研究
-
作者:
邱单丹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母女关系
母亲谱系
消解
母性
重写
-
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里,女性实际处于“无名”状态,人类的母性历史无从展现,母女关系史更是不存在。五四时期女性作家开始了对母亲形象以及母女关系的书写,对母爱的异口同声的赞美和歌颂,集中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女儿在母爱与情爱的矛盾中挣扎,展现了两种对立的文化对现代女性的争夺。三四十年代日益严峻的民族存亡危机时期,展示母亲的不幸和困苦生活成了女性作家笔下的重要内容,还出现了一批的献身精神与母性完美融合的伟大母亲形象。丁玲的《母亲》第一次着眼于母亲的觉悟与解放,讲述女性寻求自我的生命历程和互相同情支持的母女之爱。张爱玲笔下
-
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郭珊珊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中国电影
导演
年代
女性意识
电影创作
解读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男人
-
描述:
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素瓦·特吕弗曾深有体会地说过:“电影是女性的艺术”。的确如此,电影作为人类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它的叙事从未离开过女性这一话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曾经历过一次历史的辉煌。电影导演们塑造了一大批表现女性内心体验,具有新时代特质的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但进入90年代,导演们在创作时更多地考虑市场票房,女性的声音在逐渐削弱与消解,女性意识也呈退守状态。她们不是被男性声音所覆盖,同化于强势的男性表达.就是在与男性影像话语“共谋”中陷落。整体说,女性在1990年后的中国电影文化中基本上是缺席的,
-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流变——从母爱主题的角度探析
-
作者:
陈红玲
来源: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母亲形象
女性作家
张爱玲
女作家
女性意识
母爱主题
母性
中国女性文学
冰心
-
描述:
一、母性神话的重构——女性意识的觉醒期从"五四"开始,随着"人的觉醒"的口号的提出,妇女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把妇女觉醒与解放看着是关系着整个人类和民族命运前途的大事。于是随着这股强劲的个性解放、人的觉醒的时代大潮,一批女作家应运而生。冰心作为20世纪的第一代女作家,把对母爱的歌颂作为对几千年父权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