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林白作品研讨会”纪要
作者: 荒林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人化写作   林白   综述   作品研讨会   小说  
描述: 季红真:我不是专门研究女性文学的,而且没有看完林白的全部小说,但我最喜欢的就是林白的《子弹穿过苹果》和《回廊之椅》,采取的是用女性的直觉所表达的一种观物方式。我个人不赞成用女性写作“私人话语”来概括女性文学,就文学的本质而言,包括宏大叙事的所有作品都是一种私人话语,宏大叙事中精彩的部分都带有私人性、个人性感悟成分,如托尔斯
从身体书写走向历史回望:管窥林白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熊骄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恋   林白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民间  
描述: 从《同心爱者不能分手》(1989)到《一个人的战争》(1994)、《玻璃虫》(2000)、《万物花开》(2003)、《妇女闲聊录》(2004)、再到《致一九七五》(2007),进入新世纪以来,林白的每一部作品都展示了她对女性写作出路的思考,这些作品的变化并不局限于作品的题材、语言、叙事主体,林白的创作视角以及观念的变化更值得被关注。林白的变化被评论界敏锐的捕捉到,并冠以精辟的点评,但总的来说林白是一个自觉的女性写作者,林白用她敏锐诗意的语言书写着那些有着女性成长苦痛、女性自我被男性秩序压抑、在绝望中的挣扎
文本转换: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种嬗变
作者: 雷水莲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丁玲   嬗变   林白   女性文学  
描述: 该文试图以细读丁玲、张爱玲、林白的女性文本为基础,以女性主义视角切入,来认知三者女性文本的差异,从而揭示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种嬗变.这三位女性作家共同致力于关注女性生存,并表现出对男性中心世界的挑战,然而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文学观念有别,女性
林白与申京淑女性成长小说叙事比较研究——以《一个人的战争》和《单人房》为中心
作者: 鞠晓录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叙事   申京淑   林白   女性成长小说  
描述: 本文以比较文学理论中的平行研究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韩两国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即中国的林白和韩国的申京淑和她们的代表作品《一个人的战争》和《单人房》两部作品为中心,从叙事学的角度以及女性主义角度观察两位作家在叙事特征和女性身份意识方面的写作特点,分析比较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两位女性作家的写作目的和要表达的女性成长的心声。两位作家属于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同样都在本国的文坛受到瞩目,而且两部作品《一个人的战争》和《单人房》也同属带有作者本人自传性质的回忆之旅。两位作家蜚声海外,在创作女性成长小
论林白小说创作的“转型”
作者: 杨扬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林白   女性写作   边缘性言说   创作转型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初,以《一个人的战争》崛起于文坛的林白,因其作品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心理大胆细腻的刻画而被誉为“个人化写作”和“女性写作”的代表性作家。以2000年为界,林白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林白前期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追忆与回望的姿态描写女性个人的生命历程和独特体验,用诗性的语言和唯美的想象呈现出浓烈的女性意识和个人化色彩。新世纪以来,林白又陆续发表了《玻璃虫》、《枕黄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致一九七五》等长篇。尤其是《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等作品,林白的创作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评
阿特伍德与林白的女性写作比较研究
作者: 刚罡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林白   女性写作   个人化写作   写作空间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林白分别为加拿大和中国的女性作家,两人在各自国家的文坛都具有深刻影响。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与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两位女性作家写作的相似之处以及由于受到本国社会、历史、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差异,由此发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新的特点以及未来女性文学特别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阿特伍德和林白的女性写作。首先,分析了阿特伍德和林白这两位女作家的个人化写作风格,即第一人称叙事和具有自传色彩的特点。阿特伍德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相结合的方式,
林白小说与楚文化
作者: 刘庆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楚文化   神秘   华丽   林白   思乡  
描述: 本文试图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通过对林白小说的文本分析,结合心理学和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其创作进行别辟蹊径的探索。 全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述林白在女性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她的文本中带有浓厚的神秘氛围,这使她在女性文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以林白小说中的神秘意味为出发点,探寻她的文本与楚文化的关系。正文由三个章节的内容组成,第一章是“神秘因素”,第二章是“思乡情结”,最后一章是“文风华丽”。笔者试图挖掘林白小说中丰厚的文化价值,发现林白对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结语部分指出林白并非简单地继承楚文
陈染、林白创作与女性主义之关系探微
作者: 梁香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写作   陈染   启示性意义   林白   女性主义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女性创作十分活跃,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女性创作中,陈染、林白以个人化创作进行纯粹的女性经验写作,与之前的女性创作有很大区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陈染、林白主要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作。这时期中国文坛从“文革”的沉寂状态中走出来,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潮、文化思潮、文艺思潮大量涌进中国,对中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陈染、林白的创作都与这些哲学、思潮、理论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与女性主义的关系最突出,女性主义理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她们的创作。 女性主义是在女权运动的基础上
林白小说的女性话语特征分析
作者: 王志艳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个人话语   女性意识   林白   九十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  
描述: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化形态多元化的语境下,西方女性主义对中国的女性写作产生深远影响,承袭本土女性创作的脉络,九十年代女性写作逐渐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话语权力欲求,尤其以林白为代表的个人化写作,她们坚持以“边缘话语”、欲望化叙事的特征开拓女性意识。本文以个人色彩尤为鲜明的林白小说为个案,从“话语”的宏观角度,通过存在话语、个人话语、性话语逐层深入分析其小说女性意识的觉醒,探讨女性日益明确的话语欲望,肯定九十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对男权文化的解构意义,发掘当代女性文学的美学自觉,并略论私人话语的困境及个人话语与公共话
从幽闭到敞开——论林白小说的地理空间意识
作者: 肖敏   来源: 江汉学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流   江汉平原   女性小说   地理空间   地域文学   林白  
描述: 地域之于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对于相当一部分作家,其生活和创作的地区的文化特征,会影响到其作品。林白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后期的创作与前期相比又有重大转型。林白前期小说的女性人物占据了叙事的主体部分,这些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不仅是被男权社会欺骗和放逐的写照,也是来自北流之类遥远异乡对于政治中心的疏离。林白以女性独有的感知叙述女性的生存,以一种封闭、自我的叙述方式,有力拓展了女性存在的生理和心理意识。而在《万物花开》等作品中,作家将目光投向了广大的中国乡土;在《致一九七五》中,隐藏在历
< 1 2 3 ... 6 7 8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