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精神分析角度比较《牡丹亭·惊梦》与《源氏物语·葵姬》的女性人物心理
作者: 欧婧   来源: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条妃子   自我   本我   杜丽娘  
描述: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人格理论角度出发,阐释明代传奇《牡丹亭·惊梦》一出中杜丽娘"梦中幽会"与日本平安时代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葵姬》一章中六条妃子"生魂出窍"的原因,探讨两部作品中两位女性的心理过程。
从整体视角看杜丽娘在《牡丹亭》中的潜流成长
作者: 杨莼莼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潜流成长   《牡丹亭》   整体视角   杜丽娘  
描述: 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中倾力塑造的女性人物。有关杜丽娘的形象分析,前人多在故事高潮部分着力下笔,往往突出其反抗性的一面。但人物形象的研究不能过于片面化、简单化,杜丽娘在《牡丹亭》中自始至终地呈现一种潜流成长态势,在与封建礼教的过程中,除了抗争外,也时时表现出顺从、主动妥协,乃至迎合。而这一切正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融合。
至情:杜丽娘生死不渝的幸福观
作者: 李赛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至情   杜丽娘   幸福观   汤显祖  
描述: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著名的浪漫主义传奇杰作,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人物,杜丽娘是“情”的化身,是汤显祖至情观的典型人物,汤显祖着意刻画杜丽娘的形象,是为了突出以情抗理,批判理学,肯定人欲,肯定世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主旨。
性别视角下的杜丽娘式叙述:“生死之恋”模式研究
作者: 景楠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生死之恋   杜丽娘   性别  
描述: 不同的观照视角往往能使我们解读出文本不一样的文化内涵。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首先在文学批评领域被引入以来,关于性别的理论和视角就极为迅速而广泛地对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以往的传统研究所忽视的内容也逐渐“浮出历史的地表”,引起我们的关注。综观20年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现状,虽然取得了前沿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关注文学中女性问题有余,对文学要素的性别分析不足;以女性创作研究见长,女性阅读研究不足;现代文学研究成就卓著,古代文学研究相对薄弱等。基于此,屈雅君教授主持了《性别视角下的中国
《牡丹亭》人物杜丽娘的女性研究
作者: 蓝玉琴   来源: 国立中山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结构   女性主体   牡丹亭   女性意识自觉   杜丽娘  
描述: 傳統戲曲史上的經典名作《牡丹亭》,四百多年來不斷受到文壇曲苑的批評與討論,尤其是關於「情」的議題受到相對多數的研究,十分受近現代論者重視。本論文針對《牡丹亭》劇本,以劇中女主角杜麗娘為研究對象,透過女性觀點的閱讀與詮釋,描述劇中所呈現的父權結構社會之樣貌,指出杜麗娘的女性意識之自覺歷程,並由其情慾行動與自主選擇婚姻來說明其所表現之女性主體。本論文近八萬字,共分五章;第二章探討杜麗娘所置身的生活情境。以女性主義的觀點描述劇中女性角色的身份地位、所接受的教育與應當遵循的生活規範,並由男性角色的言說行動來說明劇
元明戏曲作品对明清女性情感的影响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情感读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明代戏曲   女子无才便是德   《牡丹亭》   元杂剧   戏曲作品   女性人物形象   杜丽娘   描写对象   戏曲家  
描述: 王国维说:"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 [1] 而女性在戏曲作品中大放异彩、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始自元杂剧。"元杂剧或旦或末一人主唱的体制,使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了明显的性别色彩,女性人物成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