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疯狂的梦魇——繁漪和曹七巧比较研究
作者: 姜宇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七巧   人性   繁漪   悲剧   疯狂  
描述: 繁漪和曹七巧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两个异常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本文在“人性被扭曲后的疯狂”这一点上找到这两个形象本质的共通之处,并用这种全新的切入点对两个人物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章结合典型形象的美学特征,剖析了繁漪和曹七巧作为文学典型所具备的独特艺术魅力。具体分析了这两个形象自身所具有的新颖性和蕴籍性;勾画了这两个人物如何在人性的困境中一步步走向迷失的流动性格;指出了这两个形象在时代承载和审美感受两个方面的主要差异。第二章通过对西方疯狂女性原型以及中
身世浮沉雨打萍: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兵兵   来源: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流苏   曹七巧   悲剧   郑夫人   葛薇龙   女性  
描述: 作家张爱玲曲折传奇的人生与文学创作自新时期以来备受学者的关注。张爱玲擅长以悲剧苍凉的笔触呈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下封建传统观念习俗带给女性的人性扭曲。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悲剧角色,这种处理形式体现出张爱玲对于现实中女性命运的深切观察与思考。
从曹七巧到康妮——女性原欲世界的探索
作者: 陈梦倩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变态   原欲   扭曲   康妮   性压抑  
描述: 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作家,张爱玲和劳伦斯都注重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遭际,并以其各自独特的人生体验塑造了一系列使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则是其中典型代表。在这两部作品中,张爱玲和劳伦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塑造了不同社会环境下原欲受阻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性压抑"、"性苦闷"下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女性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和人的自然本性复归的渴望。本文旨在对曹七巧和康妮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深入了解两位作家笔下原欲受阻的女性世界。
《金锁记》人物曹七巧形象浅析
作者: 白福才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人性   扭曲   生存欲   财物欲   情爱欲  
描述: 现代作家张爱玲以冷静和同情的笔调在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深刻地剖析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情爱欲、生存欲和财物欲被扭曲后所产生的破坏力 ,刻画了现代女性在旧式大家庭中痛苦挣扎以及沉沦的轨迹 ,塑造了一个性格乖戾的抗争女性形象。
"恶之花"的绽放——司绮纹与曹七巧比较论
作者: 江琛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报复   司绮纹   觉醒   畸变   女性  
描述: 铁凝的《玫瑰门》和张爱玲的《金锁记》堪称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小说通过作为"恶母"形象存在的司绮纹和曹七巧不断挣扎的一生,揭示了女性从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反抗男权社会实施畸形报复的心路历程,同时努力寻找女性之所以畸变的原因.
谈鲁迅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建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   鲁迅作品   祥林嫂   人性   封建势力   金锁记   女性命运   女性形象   婚姻制度  
描述: 《祝福》中的祥林嫂与《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鲁迅和张爱玲笔下较为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同处旧的时代,同是旧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同样以悲剧的命运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赵慧玲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曹七巧   十里洋场   张爱玲小说   主旋律   小说作品   封建文化   旧上海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描述: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纷繁驳杂的,但是却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多的相同和相似的,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最终走向一段悲剧。在她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是性的扭曲毁灭了她们:论蘩漪、曹七巧的性悲剧
作者: 陆汉军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蘩漪   毁灭   个性魅力   性悲剧   周朴园   扭曲   变态心理   女性形象   周萍  
描述: 在现代文学史的浩瀚长河里,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构筑起了一座绚烂而永不褪色的虹桥,每一个女性所具有的个性魅力,成为了这座桥中坚实而又重要的部分,都散发着独特
女性意识的混沌与觉醒:以张爱玲“疯女人”小说为例
作者: 李颖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中国现当代文学   疯女人   张爱玲   封建社会   女性意识   金锁记   抗争精神   觉醒   女性形象  
描述: "疯女人"在自己充满悲剧的一生中,有着对自己命运的思索和认识,渴望真挚的爱情,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处处显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张爱玲笔下的"疯女人"形象,充满欲望和苦闷,充满叛逆和抗争精神,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留下极制化的"疯女"典型。从《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到《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再到《十八春》中的顾曼璐等,她们都表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失常,特别是曹七巧,她所展现的"疯女人"典型在文
浅谈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异化形象
作者: 蔺梅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民文化   时代背景   曹七巧   精神食粮   女性神话   沦陷区   张爱玲小说   艺术敏感   女性形象   异化  
描述: 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沦陷区上海,张爱玲几乎一夜间成为市民文化的"明星"。张爱玲有着冷眼观世的孤高和略带神经质的艺术敏感,因此她能冷静而真实地走进女人生命深处,成为"五四"女性神话的颠覆者和解构者。她的作品为我们文学宝库又增添了一批独特的女性形象,给当时的精神食粮匮乏的读者以一种新鲜的滋味。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笔者
< 1 2 3 ... 6 7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