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日常生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37 条
-
望儿楼村的女人们:评文平《乡井》系列小说
-
作者:
段崇轩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情风俗
八十年代
作家
现实生活
自然天性
四十年代
女性形象
小说
日常生活
半个世纪
-
描述:
文平身居京城、魂系乡村。从1987年到1991年,他用五年的光阴,营造自己的《乡井》系列小说,迄今已有二十几篇,散见在全国的各大小刊物上。作家描叙的是他的故乡——晋北忻州一带的生活,确切地讲是他青少年记忆中的生活,虽也有几篇反映现实生活的,但在整个系列中的比重并不大。这样就使这组小说的历史跨度从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近半个世纪。地方呢?只有“邮票”大小的一块——望儿楼村。描写的对象则是一些民情风俗、芸芸众生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一些女人们的悲欢离合。我发现,在这二十几篇系列小说中,有十五、六篇是直接描写女性形
-
一帧现代城市的风景画——丁肃清《城市封面》漫评
-
作者:
乔丽娜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主人公
艺术的真实
人物性格
“游戏”
城市生活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现代城市
日常生活
-
描述:
一帧现代城市的风景画——丁肃清《城市封面》漫评
-
乔伊斯与《伊芙林》
-
作者:
张延军
来源: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派小说
生活悲剧
艺术大师
乔伊斯
西方文化传统
意识流技巧
西方社会
日常生活
-
描述:
詹姆斯·乔伊斯是西方现代派小说的艺术大师。他善于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专门反映都柏林人的生活悲剧。其意识流技巧的运用意在打破西方社会精神生活中日趋平板、迟滞和一律化的弊端。《伊芙林》这部短篇小说,表现的是都柏林瘫痪这一重大主题和作者试图改变现状的用意。本文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提醒读者注意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别。伊芙林是传统与落后势力的牺牲品,而不是传统美的女性形象。
-
简论白杨的美学修养
-
作者:
刘汉铭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创造力
追求美
审美情感
艺术家
美学修养
艺术创作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审美理想
日常生活
-
描述:
从艺60年以来,白杨在影剧艺术创作领域里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尽管时间流逝,岁月变换,但是,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仍然在观众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仍然充满着感人的魅力,仍然散发着艺术的光彩。白杨不衰的表演功力,是和她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分不开的。审美理想:信仰与创造的旗帜高尚的审美理想,是艺术家追求美的出发点,是艺术家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杨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在党的培养下,她把影剧艺术当作反映社会的一面
-
初冬窈窕修长百分百
-
作者:
许无忧
来源:
家庭生活指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巾
资金投放
马海毛
后现代风格
大衣
女性形象
三点式
冬季
日常生活
浪漫气质
-
描述:
到了初冬,T 型台上女模们的形象与日常生活中的职业女性形象,差距越来越大,女模们可以在三点式内衣外直接披上裘皮大衣,可以穿着这里露一点儿那里露一点儿的后现代风格的冬装,而现实中的女性却很难从这样的秀场中得到启发。读者王冬梅的困惑可能代表了众多女性的心声:冬季时装投资不菲,我会尽量少受过分古怪的潮流的诱惑,而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经典的款式上。我所关心的是,如何在保证温暖的前提下,尽量使自己窈窕修长;我想知道,哪些款式可以避
-
百花丛中一小生——白银飞断想
-
作者:
非武
来源:
戏文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第一感觉
浪荡子
戏曲电视剧
白银
阳刚美
宁波
越剧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阳刚之美
-
描述:
百花丛中一小生——白银飞断想
-
空间的建构与想象
-
作者:
朴姿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想象
上海
空间
教育
社交
休闲
家庭
消费
日常生活
女性
住宅
-
描述:
本文将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及其日常生活的建构过程,置于一个更为广泛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为此,论文专门探讨“女性”及“女性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如何形成、如何构造;与此同时,论文还考察了与此相关的女性经验是如何被表达和想象的。二、三十年代的女性经历主要在于和日常生活相关的空间,当时大量涌现的建筑空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入了新的观念和经验,而它最强有力的影响就发生在女性身上。通过重写女性的生活世界,它也重写了相关的女性日常生活的观念和想象。因此,本论文试图探讨的是,现代世界,所造成的日常性,其实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