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感觉派】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
以女性为文本观照下的新城市新感觉
-
作者:
韩志湘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体观照
新感觉派
新城市新感觉
-
描述:
都市对人的影响主要不在于外在生活景观的改变,而是都市生活方式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内在认知方式。新感觉派笔下,典型的女主人公被塑造为纯粹的第一批现代都市的产物,他们已经成为了都市本身,使得人们了解城市的过程与了解女性并列平行。现代城市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与现代女性的形象紧紧嵌接在一起。女性成了观照这个城市的一面镜子。男女关系的对立描述说到底是现代文化中传统的乡村文明与都市文明相对立的两元思维模式的一个变体,展现了他们对都市环境下城与人关系的思索。
-
异己想象: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建构
-
作者:
林霖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建构
异己想象
新感觉派
-
描述:
女性形象作为新感觉派小说叙事的焦点和中心环节,充分展示了新感觉派作家的建构能力。作为男性作家而进行的女性建构,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基于性别差异上的种种隔膜,另一方面又以他们想象力的极致演绎填补着这一空白。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这一建构的可能性。
-
趋同与疏离:论施蛰存小说的流派特征与异质性
-
作者:
黄芳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派
新感觉派
心理分析
施蛰存
-
描述:
归属的前提下,对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疏离性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作家与文学流派之间合而不同的关系。 本文主体共分为两部分。 一、对施蛰存与新感觉派的同构关系进行分析 1
-
论新感觉派笔下的摩登都市人
-
作者:
陈艺丁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人物形象
都市人
-
描述:
上海给人们的印象从来都是芜杂的,它是繁华的十里洋场,冒险家 追逐的乐园,流连于声色场所中摇曳多姿的女郎,资本主义罪恶的工厂…… 可以说,在内地的绝大多数城市还没有摆脱古典状态的时候,上海已经以其优 越的地理位置、开辟的租界、外来先进文化的渗透等等因素一跃而成为东方的 大都市。这种迥异于传统的都市生活给生活于上海的新感觉派作家从视觉到心 灵都带来了不小的刺激,他们笔下的人物,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都市的气息, 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文学与时代从来都是不能分开的,文学是时代的感性反 映,时代的变化由文学的细枝末
-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男女形象分析
-
作者:
冯琳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孤独
物化
都市男女
小说
-
描述: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新感觉派小说大多表现的是半殖民地社会都市生活的种种病态和畸形现象。分析了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小说中塑造的被当作消遣品的男性和在都市生活中迷失自我的女性形象。
-
论新感觉派小说中女性与都市的关系
-
作者:
欧阳钦
来源: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亲和
都市
悖离
女性
-
描述:
以新感觉派小说中女性形象为切入点,分析她们与"老上海"这座极具世纪末情调的都市之间既亲和又悖离的矛盾关系,从而揭示出以物质主义的享乐快感、金钱原则和以实用性、交易性、功利性的道德规约为核心的资本主义金钱文明在中国发展的黯淡前景.
-
论新感觉派文本的“尤物叙事”
-
作者:
乔以钢
孙琳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都市
隐喻
尤物叙事
女性
-
描述:
新感觉派作家借助以物化修辞和妖魔化倾向为特征的"尤物叙事",拟想出一批具有现代品质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构筑了充满悖论的两性关系,她们既是作者笔下被物化、魔化的对象,又对文本中的男性构成支配性力量。形成这种悖论关系的深层原因来自"尤物叙事"中"女性-城市"潜在的互为隐喻。其中不但体现了叙述人的性别身分,更体现出特定历史环境中作家对都市现代化的复杂心态。
-
「新女性」与上海都市文化:新感觉派研究
-
作者:
彭小妍
来源:
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菁英
新感觉派
通俗文化
海派论战
新女性
-
描述:
二、三○年代上海出现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刘呐鸥(1900-1939)、穆时英(1912-1940)、施蛰存(1905),继承了创造社开创的色慾小说传统。但郁达夫和张资平除了短篇以外,更擅长中长篇悲剧色彩作品,新感觉派则完全以短篇见长,作品节奏轻快,创造了一种以情调(mood)?主的轻薄短小作品。这种创作形式应该和这类作品经常在通俗杂志上刊登有关,例如《良友》画报和《妇人画报》。更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主题上的变化:相对於创造社的色慾解放/国族解放想像,新感觉派作品则淡化(或忽略)国族想像,侧重描写都会人生的色慾
-
热女:洋场都市里激进的女权实践者——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一类人物
-
作者:
孙国华
来源: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女权实践者
热女
洋场都市
新性道德
-
描述:
新感觉派作家塑造的“热女”群像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人物的特殊类型。热女是洋场都市里激进的女权实践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洋场都市日臻西化,欧风美雨加速中国都市男权制社会“礼崩乐坏”的大背景下,新性道德理论嫁接在妇女解放运动上造就了“热女”这一类都市新人。新感觉派作家把热女推上文学舞台的一大意义,正在于通过准确把握和展示一类新的现代都市女性在情爱与性爱上女权意识的高涨,在一定程度上延续、拓展了新文学所开创的“妇女解放”的主题。
-
横光利一初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日轮》、“病妻三部曲”为中心
-
作者:
马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病妻三部曲”
新感觉派
《日輪》
女性形象
小岛君子
-
描述:
本论文在横光利一初期作品中选取和他与第一任妻子小岛君子的爱情婚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四篇小说,即其登上文坛之作的中篇小说《日輪》(1923年5月《新小说》)和其后的“病妻三部曲”——短篇小说《春は馬車に乗つて》(1926年8月《女性》)、《蛾はどこにでもゐる》(1926年10月《文艺春秋》)、《花園の思想》(1927年2月《改造》),分别进行研究。在对《日輪》分析中,首先参考各家之说整理出横光利一的年谱,加上引用他当时的书信,来分析他第一任妻子小岛君子对其初期作品的重要影响;其次,在作品论中,以心理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