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397 条
-
来来往往
-
作者:
暂无
来源:
故事世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态语言
力度感
视觉效果
服装
人像摄影
自信
时尚
封面
故事
新女性
-
描述:
贵刊2007年1月A版封面人像摄影具有鲜明的个性,体现出新女性的形象和内在的青春活力。人物服装时尚富有时代感,神情姿态自然而不呆板,美丽的眼睛自信而坚定。人物动态语言潇洒飘逸,柔中带刚具有一定的力度感,给人产生美好的联想和憧憬,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自信!
-
林下风气与闺房之秀——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新女性
-
作者:
刘梅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涛
世说新语
自我意识
司马氏
谢安
丈夫
新女性
妻子
魏晋六朝
中国女性
-
描述:
跨过洪荒的远古,穿过历史的隧道,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女性就在"三从四德"之中消失了母系时代绚丽的辉煌。她们谨守礼教传统,温顺柔弱,丧失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成为男子的附庸。才女班昭撰写的《女诫》更为女性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她们只能把男人视作自己头顶上的蓝天。迷失了自己的女人在男人高大的影子里彷徨环顾,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而当我们翻开《世说新语》,终于看到中国女性在那个觉醒的时代也发现了本真的自我,出现了"敢于向美男投果的女人们"。凡读《世说新语》,总会从衣带裙裾间发现自由的灵魂,又能干字里行间见出人性的解放
-
台湾女性生存现实的形象写照——评赵淑敏《惊梦》中的婚恋小说
-
作者:
王敏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赵淑敏
自尊自立
《惊梦》
传统观
新女性
女性生存
女性形象
婚恋观
台湾社会
-
描述:
台湾作家赵淑敏女士的短篇小说集《惊梦》,以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社会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从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中可以探求台湾女性生存的现实和情感心理的轨迹。 一、自尊自立的新女性 现代女性解放的含义有二,首先是“人”,具有独立价值的人;其次是“女人”,与丈夫有同样尊严又有性别差异、需求的“女人”。台湾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妇女的个性独立成为可能。而台湾社会男女思想解放的不同步,又使女性的独立生存面临困境。妇女经济上的独立和地位的提高,是女性的初步解放;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才能实现真
-
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和迷惘——《蚀》中时代女性的文化内涵
-
作者:
翟耀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蚀》
个性主义
自我价值
文化内涵
女性中心
新女性
时代女性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和迷惘──《蚀》中时代女性的文化内涵翟耀作为茅盾早期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群。时代女性形象系列以其内蕴的丰富性和特异性为人们所瞩目,从而被公认为新文学史上最有光采的一组女性形象。从文化视用考察时代女性的历史内涵,也许较之单从政治砚角...
-
试谈丁玲早期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
作者:
于河生
郑建临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女性
莎菲
小资产阶级
丁玲
三十年代
个性解放
知识女性形象
新女性
作品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描述:
一九二七年,丁玲的处女作短篇小说《梦珂》问世,一九二八年春,又发表了震动文坛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自此,丁玲一举成名,以其不平凡的文学才华赢得了前辈作家的极大重视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推崇。此后的三、四年间,她又连续写下了《暑假中》、《自杀日记》、《一九三○年春上海》、《田家冲》、《某夜》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她以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
-
从莎菲到黑妮--谈丁玲创作的独特性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创作
莎菲
陆萍
独特性
新女性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独特个性
艺术美
探索人生
-
描述:
丁玲是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具有鲜明的个性,倔强的灵魂。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并且往往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不是发出叛逆的呼喊,就是向因循守旧的思想,进行无情的斗争。她笔下的女性常常是在女性的温柔里蕴育着倔强的灵魂,狂暴的热情里又有狷傲和任性,对未来美好热烈的追求中又满怀着浪漫的诗情。探讨丁玲笔下的这些女性形象,无疑有助于我们理解丁玲创作的独特性。
-
近年丁玲研究述评
-
作者:
陈惠芬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者
丁玲创作
作家
莎菲
独特性
创作个性
作品
新女性
女性形象
五四以来
-
描述:
如果我们遇到的是一位真正深刻、独特的作家,那么就不必担心他会因世事的沧桑而淹没;但是,作家的这种独特性却往往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曲折之后才能被认识。我国五四以来的老作家丁玲和她的作品的遭遇就是如此。二十年代末,丁玲唱着自己的声音进入文坛,一发声便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天才所震惊了”。其后,她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在新文学发展的
-
西方妇女文学形象
-
作者:
王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文学形象
妇女文学
妇女形象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
新女性
女性形象
传统文学
西方妇女
-
描述:
一女性形象从走进作品的一刻起,就带有神秘的魅力,人们很难想象一部完全没有女角的作品。而西方妇女文学在其崭露头角之日,便将注意力高度凝聚于女性文学形象的塑造,描写处于不同时代妇女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已成为贯串几代妇女文学的一条重要脉胳。西方妇女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中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代的变更。英国的简·奥斯丁曾被推崇为在其作品中“第一次暗示了一种妇女意识的存在”。其后法国的乔治桑、英国的勃朗特姊妹的创作都被后人尊称为探讨女性的社会人生的佳作。美国的伊迪丝·华
-
浅谈“莎菲型”女性和“时代女性”的美学价值
-
作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莎菲
现实主义
丁玲
茅盾
现代文学
新女性
女性形象
时代女性
中国女性
-
描述:
在现代文学琳琅满目、丰姿多态的人物画廊里,描写新的女性而且成为形象系列群象的,要算丁玲笔下的“莎菲型”群象和茅盾塑造的“时代女性”的系列形象了。他们笔下新女性的群象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留下了生动的历史画展,诉说了他们的美学情愫。我们研究这两个作家笔下不同女性形象创作的各自特色及其美学价值来说明这些艺术形象的塑造在新文学史上的功绩及其影响,将有助于有关学术研究的纵深发展。
-
中国知识女性的漫漫长途:谈谈“五四”以来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
作者:
管华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文学作品
中国革命
中国妇女
个性解放
知识女性形象
新女性
中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五四
-
描述: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蒙受了沉重的精神奴役,尤其是中国妇女,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束缚下,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们的忍辱负重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少有的。知识分子是我国现代社会最敏感的成分,他们在各个时代潮流中都有所表现,正如毛泽东同志说,他们“富有政治感觉,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
<
1
2
3
...
34
35
36
...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