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纯真年代》和《家》的妇女形象之文化差异
作者: 施叶丽   施晓燕   来源: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女性   新女性   文化环境  
描述: 《纯真年代》和《家》都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和不尽相同的写作技巧,塑造了处于社会变革中的传统女性和新女性的人物形象,折射了东西方作家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及其制度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同是上流社会的女子,又处在相近的年代,然而,归根到底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造就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延安时期新女性的研究
作者: 秦燕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女性意识   新女性   生育  
描述: 文章从女性的经验和视角出发,探究延安时期新女性所经历的“妇女解放”的艰辛历程。以翔实的资料,展现出延安新女性在革命者与妻母角色、家庭责任与女性自我发展、男性歧视与女性的苦闷这些矛盾冲突中的现实处境。
阮玲玉与现代女性影像神话
作者: 郑晓丹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体形塑   阮玲玉   新女性   现代女性影像  
描述: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新兴表演媒体,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物质形态,同时也是性别身份与角色扮演等意识形态的形塑载体。以影像艺术中的女性形象涉入20世纪30年代现代中国的城市大众文化语境,检视女性影像的形构和意识文化成因,进而触及女性的现代性命运等问题,是本论文的基本论域。从现代表演的发端、好莱坞女明星在中国的文化投射和冲击,作为本文前半部的女性影像生成的文化肌理。后半部分从摄影绘画、文字书写到女性影像,呈现20世纪30年代纷繁多变的女性文化景观。在现代中国女性主义的语境中,左翼“新女性”和现代都市的“摩登女
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作者: 刘霞敏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俗   奥斯丁   玛丽安   浪漫   新女性  
描述: 玛丽安是一个敢于反抗伪善的社会习俗,敢于追求现实的幸福和真正的爱情,希望富裕但又不盲目膜拜财富的新型女性形象,开始关注于经济的思考,最终成为了一个世俗的、现实的女性,而不是以往只关注道德的待字闺秀,突破了以往文学史上那些仅仅依靠美貌加美德而获得美满婚姻的女性塑造的老套。
从人文主义角度解读莎士比亚的悲剧女主角:朱丽叶与苔丝狄蒙娜比较
作者: 关昕   来源: 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苔丝狄蒙娜   朱丽叶   悲剧   人文主义   新女性  
描述: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在他的戏剧创作中塑造了很多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女性形象,例如莎翁两部悲剧中的女主角朱丽叶和苔丝狄蒙娜,长期以来倍受人们关注.此前已有众多学者时二者的人物性格和悲剧命运分别做过详细阐述,而文章主要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朱苔两位女主角的形象进行比较和分析.
瀬戸内晴美の「田村俊子」论:新しい女性になる坚持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仁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文学   自我   自由   瀬戸内晴美   新女性  
描述: 在「花芯」一书中数次引用“子宫"等字眼而被讽为“子宫作家" 的濑户内晴美,因此在文坛之路一度受控。甚至被讥为情色作家,他 的文学被指为色情文学,但是他不因此而退出文坛。 在「花芯」的事件之後,他选择传记文学再出发。在他研究的多位 女性的传记之中,笔者认为其中的「田村俊子」给予濑户内晴美的影 响力是不可被等闲视之的一股力量。更是濑户内晴美在面对自己被受 争议的文学风格时,仍强烈的怀抱着的坚持意志的动力来源。 本论的主话就是探讨濑户内晴美籍由「田村俊子」一书的写作, 进而研究了解田村俊子之人格、写作风格.及对
从《理想丈夫》谈王尔德的女性观
作者: 段方   王守仁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尔德   纨绔做派   《理想丈夫》   新女性   青春崇拜  
描述: 考察王尔德在《理想丈夫》中描摹的女性生存状况和出路,探讨他与时代女性观的契合与冲突,指出他的女性人物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性别界限模糊,不少上层社会女性身上体现了作者本人的“纨绔子”精神;第二,部分女性把自我实现等同于物欲和权欲的满足,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威胁到男性的生存空间;第三,理想的女性是独立和自在自为的,她坚持自己的自由也承认他人的自由。
老上海与新女性情爱主题之双重书写——论王安忆十年创作之先锋性与通俗性
作者: 郭华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先锋   旧上海   新女性   通俗  
描述: 老上海与新女性间的情爱主题在王安忆笔下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恋”到90年代中期《叔叔的故事》,旧上海主题与新女性探求自身出路,主要以情爱进行沟通。十年创作伴随西方思想解放大潮与本土中国传统文化市场及商品经济应运而出,明显带有先锋性与通俗性双重属性,是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并适应百年中国女性文学内在节奏在上个世纪末客观出现的先锋与通俗文化的分流和抗衡而进行的文本试验的必然,对我们重读一个作家和一段文学时期的女性写作具有深远意义。
哈代笔下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梁素丽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观点新理想   家庭天使   社会道德传统   个性   新女性  
描述: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家。在维多利亚时代,他以创作有地方色彩的“性格与环境小说”而闻名一时,也曾因为小说中塑造了反传统女性形象而一度声名狼藉。近几十年来,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文学接受与研究方法的拓展,人们掀起了一阵重新解读哈代作品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将他列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女权主义批评家特别关注他身为男性作家对女性人物性格、心理、行为和命运深切的兴趣和同情;精神分析派则从他的小说中发掘出大量心理构成和潜意识因子;也有些学者从哲学、社会学角度对他的宿命论、不可知论、悲
亨利·詹姆斯早期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之分析
作者: 陈敬莲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旧女性   自我意识   新女性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亨利·詹姆斯(1843—1916)是美国十九世纪后期三大现实主义大师之一(其他两位为马克·吐温和威廉·豪威尔斯),同时也被公认为一位杰出的、富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本论文将立足于亨利·詹姆斯的三部早期优秀作品,即《华盛顿广场》、《黛西·米勒》及《一位女士的画像》,从中选出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凯瑟琳·斯洛泼(《华盛顿广场》)、黛西·米勒(《黛西·米勒》)及伊沙贝尔·阿切尔(《一位女士的画像》),以她们身上体现的自我意识为焦点,采用社会心理学及文本细读的方法加以研究评论。与詹氏的后期作品相比,这三部作品的文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