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329 条
-
亨利·詹姆斯早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
陈敏杰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女性意识
早期作品
新女性
-
描述:
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伟大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涉及小说和文学评论等。他的写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早期的国际性主题,到过渡阶段,再到成熟阶段。本论文主要着眼于他早期的三部作品,通过对作品中女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分析来探究作者女性意识的觉醒。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小说《华盛顿广场》中的女主角凯瑟琳对爱情的坚定,并用她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的过程。第二章主要分析了《黛西·米勒》中女主角黛西·米勒独立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代表了新女性的形象。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小说《淑女肖像》中的女主角伊莎贝尔从单纯到成
-
“家庭天使”与“新女性”的对垒
-
作者:
黄伟珍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天使
新女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凯特·肖邦是一位风靡世界文坛的美国女作家。迄今为止,她的作品已受到无数读者的青睐。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其作品进行广泛的学术研究。本论文旨在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讨肖邦在《觉醒》这部小说中体现的女性觉醒意识,希望能以此丰富对这位文学家的研究。《觉醒》写于19世纪末。由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人们的意识形态也随之发生转变。作为女作家,肖邦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争议性。虽然她从未公开批评过传统文化,也没有公开支持过妇女解放运动,但她的内心深处却对男权社会的传统对女性的束缚提出了强烈的抗
-
IS SARAH WORTH A NEW WOMAN IN UPDIKE’S S.?
-
作者:
谢华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S.》
新女性
传统女性
依赖心里
-
描述:
约翰·厄普代克(1932-)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其“兔子四部曲”最为著名。女权主义评论家认为厄普代克的作品不是把女性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精神价值的个体来表现,而是表现了对女性的蔑视与厌恶,因而将他定位成为典型的厌女症的作家。厄普代克本人对这种指责强烈反对,其小说《S.》就是对这种指责的回应。出版于1988年的小说《S.》,较少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和其多数小说所不同的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四十二岁的美国中产阶级女性萨拉·沃思,厄普代克声称在这部小说中他试图改善女性形象并力图展示女主人公所取
-
埃德娜:一位新女性对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命运的探析
-
作者:
高维婷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
困境
新女性
-
描述:
《觉醒》是凯特·肖邦(1851-1904)的代表作。作为一名新女性作家,肖邦肩负起了在作品中表达新女性观念的任务。在其短暂的文学生涯中,肖邦先后创作了两部小说和三本短篇小说集。从《智胜神明》(1889)到其死后发表的《暴风雨》,肖邦所有的作品都从爱情、婚姻、性、自立等层面上关注女性。 在其1899年发表的小说《觉醒》中,肖邦大胆塑造了一位拒绝做“家庭天使”的新女性埃德娜。她对女性所扮演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提出质疑,摆脱家庭的束缚,走向社会, 过独立自主的生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埃德娜这一新女性形象,揭示
-
阮玲玉与现代女性影像神话
-
作者:
郑晓丹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体形塑
阮玲玉
新女性
现代女性影像
-
描述: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新兴表演媒体,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物质形态,同时也是性别身份与角色扮演等意识形态的形塑载体。以影像艺术中的女性形象涉入20世纪30年代现代中国的城市大众文化语境,检视女性影像的形构和意识文化成因,进而触及女性的现代性命运等问题,是本论文的基本论域。从现代表演的发端、好莱坞女明星在中国的文化投射和冲击,作为本文前半部的女性影像生成的文化肌理。后半部分从摄影绘画、文字书写到女性影像,呈现20世纪30年代纷繁多变的女性文化景观。在现代中国女性主义的语境中,左翼“新女性”和现代都市的“摩登女
-
《太阳照样升起》中勃莱特·阿施利无望的寻觅
-
作者:
任俊莲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
无望的寻觅
自我
新女性
-
描述:
“迷惘的一代”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特殊的一代人。尽管美国不是一战的战场,但一战的狂飙却对美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影响。战争摧毁了人们长期以来建立的价值体系,人们又无法找到一种新的价值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便迷失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中,不知何去何从。许多美国作家都竭力想抓住这些社会变化并将其表现于笔端,厄内斯特·海明威便是他们之中最优秀的代表。他的第一部杰作《太阳照样升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为迷惘一代的宣言。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那些受到战争伤害的人的精神状态:幻灭、空虚、伦理道德的
-
萧伯纳的“新女性”观:《圣女贞德》《华伦夫人的职业》
-
作者:
吴楠楠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环境
性格
新女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语言诙谐幽默却又能针砭社会现实,蕴意深远,耐人寻味。他支持女性主义,关心底层劳动人民,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萧伯纳一生戏剧作品种类繁多,作品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独特的研究价值,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为理论框架,探究萧伯纳在《华伦夫人的职业》和《圣女贞德》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观以及其女性观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本论文分析了《华伦夫人的职业》和《圣女贞德》两部作品中女性人物具有的“新女
-
《玲珑》中都市女性摩登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
作者:
相运利
张晨曦
来源:
荆楚学术2016年第四期 (总第五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建构
《玲珑》杂志
摩登形象
新女性
-
描述:
《玲珑》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较为流行的都市女性时尚杂志,它一直致力于呈现、塑造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内外兼修、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都市女性摩登形象。本文通过对《玲珑》的探究,深入了解《玲珑》如何建构与传播上海都市中产女性的摩登形象,展现美貌与修养,既具时尚元素又有普通特质的内在素养的女性形象。
-
新女性的“第二条路”:解读《死者》和《达洛卫夫人》中的女主人公
-
作者:
龙超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新女性
女性主义
第二条路
-
描述:
女性主义自19世纪末兴起以来,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进入20世纪初,女权运动开始发展壮大。受其影响,这一阶段对应的现代主义小说中不乏对女性角色的探讨。由于新世纪新形势,文学作品中对于新时代的女性形象描写不再局限于激进的"新女性"形象,而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本文以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死者》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中的两位女主人公为例,尝试探讨在女权运动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
-
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
-
作者:
张申华
来源:
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大街》
父权制度
新女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提起辛克莱·路易斯的小说《大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对美国小镇的辛辣讽刺和对新女性卡罗尔的塑造。然而作者借助女主角的经历与视角,在完成他对小镇讽刺目的的同时,却在更深的角度上瓦解了卡罗尔的新女性形象。本文在对文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出发,发掘出作者在刻画卡罗尔这一"新女性"的目的意图,采用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他是怎样利用这些手法实现对卡罗尔话语权以及思想行为的控制,从而揭示路
<
1
2
3
...
16
17
18
...
31
32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