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析海伦、娜拉出走之比较
作者: 王晓红   来源: 中国科技信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伦   文学作品   文明程度   妇女   人类   女人   十八世纪   男人  
描述: 有人说对妇女的尊重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但多少世纪以来,女人意味着什么?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女人要守规矩,守男人的规矩是人类的天经地义。因而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大多是贤妻良母,贞女,温顺的情人或伶俐的少女,他们在生活中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怯懦,妥协和迷茫这些传统的妇女描写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
评当代我国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林树明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批评   女权批评   女性文学批评   文学作品   女权主义者   现实主义原则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描述: 近年来,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对国内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但直接胎生了大量具有女性自觉意识的作品,也孕育了一大批具有女性自觉意识的评论家。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在国内的表现,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文坛有女权主义吗?其确切程度如何?怎样评价文学研究中的性别倾向?女权批评命运如何?有人进行了一些理论探索,特别是对“女性批评”作了不少界定。但迄今为止,理论界对我国是否存在女权批评还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对一些基本概念也含含糊糊,缺乏
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朱厄特创作的女性视角
作者: 金莉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女性视角   女性话语   女权主义   朱厄特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叙述人   枞树  
描述: 萨拉·奥恩·朱厄特(SarahOrneJewet,1849—1909)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TheCountryofthePointedFirs,1896)是美国文学中的优秀作品。美国20世纪初著名女作家威拉·...
名人幽默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西市场与价格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膺   孔融   文学作品   理由很简单   法兰西   幽默艺术   莫泊桑   女性形象   师徒关系   “建安七子”  
描述: 科佩J·科佩(1842~1908),法国著名诗人,1884年被选为法兰西院士。有一次,一位不太出名的作家的妻子跑来找科佩,请他在法兰西学院选举院士时帮他丈夫一次忙,她说:“只要有你的一票,他一定会被选上的。如果他选不上,一定会去寻短见的。”科佩答应了她的要求,投了她丈夫一票,但此人并未选上。几个月后,法兰西学院又要补充一个缺额了。那位太太又来找科佩,请他再鼎力相助。“呵,不,”科佩回答说,“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但他却没有遵守。因此,我不好再履行义务了。”莫泊桑法国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1850~1893)以
东南亚华文女性文学的传统意蕴与嬗变
作者: 粟多贵   来源: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   文学作品   传统意蕴   女作家   文学传统   母亲   价值观念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孙爱玲  
描述: 女性文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这里特指女作家以女性生活为题材,描写女性世界、揭示女性心灵与命运的文学作品。 所谓传统意蕴,指作品中蕴含的古今相传的华族价值观念,及其崇高的精神心态体系。它包含了时代使命
时代女性的苦恋绝唱——为“莎菲女士的日记”正名
作者: 张勇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文学作品   莎菲   日记   叛逆性格   丁玲   早期作品   现时代特征   心境   时代女性  
描述: 一部文学作品一旦问世,就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评价一部作品,有时会偏执一端而褒贬失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实地再现时代特征的力作,总会赢得“吹尽黄沙始到金”的结语。 丁玲早期作品
两位没有姓名的女性: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赛珍珠笔下的“母亲”
作者: 陈陆鹰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祥林嫂   鲁迅   母亲   农村妇女   鲁四老爷   丈夫   女性形象   赛珍珠  
描述: 对一个人的称谓往往多少能反映这个人的身份。中国旧时的女子或随父姓被称为小姐、姑娘,或随夫姓被称为某夫人、某(夫姓)某(父姓)氏、某某(夫名)媳妇、某某(夫名)嫂子等。西方的传统则是从一位女子的父亲挽着她走进教堂、把她交给另一个男人的时刻起她就得改父姓从夫姓。这看似天经地义的习俗其实正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传统角色——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从鲁迅发表于1924年的《祝福》和赛珍珠发表于1934年的《母亲》这两部作品可以看出,这两位在文学创作上很难相提并论的作家对于旧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角色颇有共识。无论是
思嘉精神及其形象的审美价值
作者: 丁芸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文学作品   思嘉   《飘》   密契尔   艺术形象   审美价值   女性形象   女权意识   小说  
描述: 本文探讨小说《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不甘平庸、力图开拓奋进、执著追求实现女性自我价值为内核的思嘉精神及其形象的审美价值,认约这是《飘》畅销流传的根本原因。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形式美
作者: 凌宇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写实小说   作家   情感美   文学作品   孙犁   人物性格   呼兰河传   现代抒情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一任何文学作品,它所表现的人生内容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来传达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以它特有的形象选择和描绘方式,来传达它的情感美与道德美的人生内容。抒情小说将“美”提到很高的地位。作家们力图将美的内容与
苔丝悲剧根源勘探
作者: 丁芸   来源: 远程教育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贵族血统   19世纪末期   苔丝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悲剧根源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偶然事件   遗传基因  
描述: 什么是决定苔丝悲剧命运的主宰呢?她的悲剧根源何在?这是解读托玛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笔下这一女性形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在小说《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里,作家哈代借助苔丝的悲剧性遭遇,向社会提出一个颇值深思的课题。他说:“为什么在这样一幅美丽的女性材料上,像游丝一样地敏感,并且直到那时,还像雪一样的纯洁,为什么偏偏命中注定了要被描画上那样一幅粗暴的花样?
< 1 2 3 ... 20 21 22 ... 31 32 3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