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笔下现代知识女性的困境与救赎
作者: 郝敏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救赎   困境   现代知识女性  
描述: 》(1963)、《磨砺》(1965)、《金色的耶路撒冷》(1967)为研究对象,探索德拉布尔笔下现代知识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并试图寻找实现救赎的途径。与传统女性不同,现代知识女性
论黑塞早中期小说中的女性救赎
作者: 陈琳娜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黑塞   女性  
描述: 始终关注人与世界、与自身的关系,因此其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不同阶段的人与外界的矛盾以及因此产生的救赎渴望。本论文试图从黑塞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入手,借助女性形象的分析,从自然之女、欲望的张扬、生活之母的伟大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苦难书写
作者: 杨扬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超越   苦难  
描述: 严歌苓的小说多写悲剧,苦难是其创作的重要主题。苦与痛的炼狱,爱与生的困扰,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的纠结,人性伦理与民族政治的缠绕构成了她小说中的重要内容。作家从不回避苦难,甚至有时着意铺张,借助苦难叙事,让人体会到在生活困境中生命力量的强大和主体意志的坚韧,从而展示出人性的精神力度和灵魂光彩。与一般跨文化写作的作家不同,文化认同危机和文化身份冲突不是严歌苓叙事的重心。作家一以贯之地表达着人性失落的焦虑。严格说来,严歌苓的苦难书写,不是对苦难形而上的追问,而是在形而下的层面感悟生命的可贵。作为一位悲天悯人的作家
苏童小说中的复仇情结
作者: 朱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仇   救赎   残缺   苏童  
描述: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就突出、风格独特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以江南的“城北地带”、“枫杨树乡村”、“香椿树街”为半径,为我们塑造了具有苏童特色的“南方世界”,本文力图在认真阅读文本,广泛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复仇情结这个角度切入,研究分析苏童小说。第一个章节主要是系统分析一下复仇在苏童作品中的主要表现以及其特点,第二个章节则深入到复仇者的内心,深层次地分析苏童笔下的人物为什么会如此执着于复仇,第三个章节是从复仇者复仇的最终结果出发,分析复仇人物的悲剧性以及由此窥到的苏童作品的悲剧美感。苏童自198
中西文化与程抱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帅   来源: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玉梅     兰英   女性形象  
描述: ,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程抱一的笔下,女性承担着对男性的拯救之责,使得与之恋情升华为永恒之爱。女性在小说中象征着生命之源,程抱一赋予女性角色如此深厚含义的背后是其对中西文化的熟知与融合,也是他在东西方之间为自身和同期知识分子的流浪之路寻求的救赎之道。
对日剧《mother》《woman》中女性形象群的解读
作者: 潘茜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救赎   自我价值   自我认识   话语权  
描述: 随着日本社会民主改革的进程和两性经济地位的变化,日本女性不在顺从于社会对贤妻良母的要求,奉献自我。她们在投身职场取得了在经济上的独立的同时,也获得了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话语权。她们放弃了心中的执念,敞开心怀、正视自身的问题,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开拓自己的生活,通过对自我主体价值的不断自审来完成对自我的救赎
对日剧《mother》《woman》中女性形象群的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文艺(上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救赎   自我价值   自我认识   话语权  
描述: 对日剧《mother》《woman》中女性形象群的解读
女性的原罪与救赎——张资平笔下的女性形象背后的基督教思想
作者: 李博儒   来源: 赤子(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罪恶   张资平   基督教   女性  
描述: “自然主义”与基督教思想为张资平小说的重大特点,而实际两者也存在着一些联系。我们从张资平笔下的女性行为、心理进行探索,是从另一角度理解张资平作品的基督教思想。
严歌苓《白蛇》对女性的独特书写
作者: 杨柳依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白蛇》   同性恋   女性形象   复调  
描述: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白蛇》以复调式的笔法,通过对传统男性拯救女性模式的反叛和对女同性恋的大胆、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孙丽坤、徐群珊两位女性在文革时期的中国的生存发展状态,用丰满、完整、个性化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对中国以往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反叛。在人物关系层面,小说用大量情节呈现了女同性恋的生活细节,是同性恋题材的一大进步。
罪与赎:现代女性心理的坍塌与重建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负罪   人格   女性   心理  
描述: 负罪与救赎作为人类研究的重要母题,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们生来就有罪,并且活着遭受的一切苦难都是在洗刷自己的罪过,以重新获得上帝的垂爱。而本文所研究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