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女性困境
作者: 张海峡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悲剧   女性   性别  
描述: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女主人公爱密利亚小姐作为卡森·麦卡勒斯笔下的重要女性形象,在她的创作中具有典型性。婚恋的遭遇以及女性气质的缺失赋予其命运以悲剧色彩,也造成了其精神的孤独。孤独虽难以消除,但人却可以通过健康的价值观念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枷锁下的人生——探析铁凝《玫瑰门》姑爸悲剧溯源
作者: 王勋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玫瑰门》   悲剧   姑爸   溯源  
描述: 铁凝《玫瑰门》中的姑爸是中国文化史上女性形象独特的“这一个”,她的不幸遭遇与悲惨结局,让人触目惊心。本文通过细读文本,探求其人生的枷锁:麻痹自己,逃避现实生活;追究其悲剧的根源:表面上尽量使自己男性化,内心里以虚幻以未来麻痹自己。姑爸的悲剧除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外,应该质询其自身。
枷锁下的人生
作者: 王勋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玫瑰门》   悲剧   姑爸   溯源  
描述: 铁凝《玫瑰门》中的姑爸是中国文化史上女性形象独特的“这一个”,她的不幸遭遇与悲惨结局,让人触目惊心。本文通过细读文本,探求其人生的枷锁:麻痹自己,逃避现实生活;追究其悲剧的根源:表面上尽量使自己男性化,内心里以虚幻以未来麻痹自己。姑爸的悲剧除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外,应该质询其自身。
方方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作者: 齐艳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悲剧   方方   女性  
描述: 现代女性主义的两大基本主题:第一点是女性心里自由,第二点是关注女性的社会解放。其中第二点体现在方方小说中女性的婚姻问题上,因此,描写女性爱情婚姻悲剧,描写女性的生存窘迫,成为方方小说的重要思想内容
《白鹿原》中女性人物悲剧的写作分析
作者: 张永明   王素娟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白鹿原》   悲剧   女性  
描述: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这部以男性为主的小说中,作者成功塑造许许多多活灵活现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大多以悲剧的角色出现,本文正是基于此对作品中重要的女性角色的写作进行研究,以此来对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探讨,了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对女性权利的反思。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尊严与现实悲剧
作者: 陈雅蜜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英美文学   女性  
描述: ,作者的不同以及社会环境、性格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这些女性截然不同的命运结局。本文将对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尊严和现实的悲剧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悲凉世界的追寻与探索
作者: 孙龙男   王昭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   女性  
描述: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坛极具代表性的传奇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直至今天都具有广泛的影响。本文旨在结合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中处于乱世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将其彻头彻尾的悲剧意识与人性的复杂性揭示与还原。可以说,对盲目而残酷的人性以及悲绝苍凉的命运的关注,始终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
论《骆驼祥子》中女性角色的悲剧
作者: 高海燕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骆驼祥子》   女性  
描述: 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向我们讲述了旧社会压迫下的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和人生,然而,我们在关注祥子的悲剧命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本文从小福子和虎妞两个女性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了在男权社会重压下的女性人物悲惨的人生,以及她们人生悲剧的深层根源,从而引发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关注。
《红楼梦》女性观的审美意义
作者: 韩丽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悲剧   女性形象  
描述: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它在艺术上的成就,特别是女性人物的刻画上突出展现了作者的历史进步性。本文从审美角度来分析《红楼梦》女性观的深层次内涵,以便于更好的把握作家作品。
男性作家小说叙事中“女性”视点的“半截性”——对毕飞宇《玉米》的叙事评析
作者: 赵悦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   悲剧   女性  
描述: 从新文化运动以来,就有不少男性作家着笔写女性的故事、女性的爱恨情仇、女性的命运、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女性文学一直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密切的缠绕在一起。五四时期,曹禺笔下塑造了繁漪、陈白露、愫方等女性,她们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四五十年代孙犁、赵树理等男性作家开始写有关农村妇女生活和命运变化的作品,这些男性作家虽然力图在创作上把女性的心理诉求、主观愿望表现的切合自然又具有原始生命力,可是她们却始终无法逃脱传统的男性道德观,始终不能像男人一样被视为正常的、合理的。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