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悲剧】搜索到相关结果 51 条
-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
作者:
卢莹
谭畅
来源:
科学导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恶魔
悲剧
天使
女性
-
描述:
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们性格鲜明,光彩照人,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悲剧中的两种鲜明的女性形象:纯洁善良的“天使”分狠毒邪恶的“恶魔”,这两种女性虽然想努力超越自我,但在男权
-
俄罗斯文学悲剧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解读
俄罗斯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自身的悲剧性命运。《罪与罚》中的卡捷琳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奥勃洛莫夫》中的奥尔伽·伊林斯卡雅三个性格迥异的女人,各自演绎了三段不同的悲剧故事,她们是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代表,是当时俄罗斯女子命运的写照。
-
鲁迅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及原因分析
-
作者:
桂璐璐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鲁迅小说
悲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祥林嫂、爱姑、子君便是其中的典型。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愚昧的被迫害者;盲目的反抗者;追求自由的知识女性。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虽然不多,但她们无一例外地呈现出鲜明的悲剧特征。本文将对这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进行细致分析,并试图探究女性悲剧背后的根源。
-
浅析《源氏物语》中以花为名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孙萱智
来源:
速读(上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
源氏物语
悲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三种等级而又以花为名的三位女性——若紫、末摘花、夕颜,来分析其形象,阐明平安时代女性命运的身不由已和悲剧性.
-
《为奴隶的母亲》中悲剧女性的形象
-
作者:
汪羽旎
来源: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为奴隶的母亲
悲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悲剧女性形象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可谓比比皆是,俯仰即拾。而在这些成功塑造悲剧女性艺术形象的作品中,《为奴隶的母亲》又是其中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作。小说塑造了春宝娘和秀才妻两个悲剧性女性形象,将她们可悲可叹的命运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对社会的感悟和批判算得上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
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悲剧原因探析
-
作者:
乌兰托娅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
女性
-
描述:
纵观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我们发现其女性形象无不在物质生存与寻找女性自我中苦苦挣扎着。她深切的体会到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艰难生存困境以及她们的悲剧性命运,本文从女性的悲剧类型,悲剧成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
悲凉世界的追寻与探索:解读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女性形象
-
作者:
孙龙男
王昭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
女性
-
描述: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坛极具代表性的传奇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直至今天都具有广泛的影响。本文旨在结合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中处于乱世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将其彻头彻尾的悲剧意识与人性的复杂性揭示与还原。可以说,对盲目而残酷的人性以及悲绝苍凉的命运的关注,始终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
-
海伦娜的“心盲”与姜长安的“心锁”——比较《午间女人》与《金锁记》中两个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
-
作者:
饶贝蕾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姜长安
海伦娜
悲剧
女性
-
描述:
《午间女人》中的海伦娜本是一个聪明伶俐,坚韧顽强的姑娘,但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人生变故后逐渐失语,变成了一位"心盲"的女性;《金锁记》中的姜长安本是天真烂漫,单纯质朴的少女,因始终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最后戴上了"心的枷锁"。女性身份是这两个人物形象最显著的共同点,也成了解读她们悲剧命运的关键所在。
-
浅析哈代小说的语言特色
-
作者:
单雅波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苔丝
悲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记述了苔丝短暂而悲剧的一生,天真的苔丝在投亲过程中被富家浪荡子弟亚雷诱骗失身,不想竟怀上了孩子。孩子出生不久后的夭折和世俗的偏见使得苔丝不得不再次离开家门,后来她与青年
-
从《琵琶记》女性悲剧看中国古代女性主义的缺失
-
作者:
陈文婷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琵琶记》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高则诚《琵琶记》是中国特有的“大团圆”式悲剧的一个标志性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物命运悲剧和人伦悲剧,而其中女性形象的命运悲剧是该剧悲剧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窥见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女性主义的严重缺失,女性个体生命的非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