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性别角色】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社会学视野下的“女强人”难嫁问题研究
-
作者:
王诗萌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难嫁
“女强人”
家庭分工
性别角色
-
描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人们开始进入更大的社会空间,现代女性不同于传统女性,她们与男性一样接受着高等教育、各种技能培训,个性独立,于是就出现了“女强人”.在这个父权制影响下的社会,“女强人”挑战了传统女性形象,因此产生了种种的社会问题.本文着重探讨“女强人”难嫁的问题,从“女强人”的定义、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难嫁的原因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
巴赫金理论“对话”韩礼德模式:女性文体学视角
-
作者:
周玉芳
来源:
俄罗斯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及物性
对话理论
女性文体学
性别角色
-
描述:
本文将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对话理论,与韩礼德及物性分析模式相结合,从女性文体学视角对英语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与俄语小说《大乌鸦》中两个恋爱场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对话理论与及物性分析的结合,可以有效解码语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隐性性别歧视。文学语篇中的男女角色,尤其是性角色,通常是"定型"的,即男性人物一般能够主导自己的环境和命运,而女性人物往往是处在一种被动、无助的状态。
-
牺牲、救赎与自我——女性哥特文学再认识
-
作者:
王昀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哥特文学
自我
女性主义
性别角色
-
描述:
哥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通常是恐惧的亲临者甚至是牺牲品,而女性哥特文学以建立女性自身价值标准为目的,女主人公通过救赎男性人物从而达到自我拯救,实现自我,是对性别等级和男性控制文化的挑战。
-
王尔德喜剧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汪雪娇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角色
道德观
女性主义
性别角色
-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主义的领军人物,其创作体裁之广,鲜有人及。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在戏剧、小说、童话、诗歌和文论领域都留下了惊世之作,然而真正使他轰动英国文坛的则是他的戏剧。其中以《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等4部喜剧广为人们所熟知。透过作品中所塑造的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我们却能深刻地了解王尔德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艺术家对女性主义问题进行的深入思考。
-
内外有别——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中的性别书写
-
作者:
刘丽群
刘景超
来源:
课程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内外有别
女子教科书
性别角色
-
描述:
"内外有别"的中国传统性别规定在清末民初的女子教科书中并未得到颠覆性的改变:教科书中按照传统来塑造女性角色类型:女儿、妻子和母亲;尽管女性的性别角色发生了从传统的女、妇、母到"贤妻良母"再到"国民
-
严歌苓小说中的性别角色探析
-
作者:
朱玲玉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性别角色
-
描述:
严歌苓是90年代以来杰出的华文作家之一,她从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到现在为止已发表了多部长篇、中短篇小说,以及电影剧本,人物传记等,引起了研究界的广泛关注。在严歌苓的作品中,女性一直是她着力刻画的对象,严歌苓总是以女性为叙述的中心,来表达她对女性生存,女性境遇以及种族,历史,人性的关照。严歌苓是旅美作家,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她对男性或者女性都有一种超越于东西方文化之上的独特的理解,我们不能用简单的东方或者西方的思想来解读她的文本,以及她的文本中的男性或者女性。本文以严歌苓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
-
语文教材中性别偏向的影响
-
作者:
朱一凡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同观点
偏向问
高中语文教材
角色认同
性别观念
偏向性
女性形象
男性
性别角色
女性人物
-
描述:
性别偏向,是指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观点,经常偏向某一种。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生活经历形成了两性之间的许多行为差异,而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和期望所造成的性别差异则更为重要。根据有关调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对于男性往往存在某种偏向性,这种偏向多表现在受关注程度、职业选择、能力区分、前途期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