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性别歧视】搜索到相关结果 289 条
-
从女性主义视角下看广告中的性别歧视
-
作者:
张璐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性别歧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近年来,我国广告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而且广告的形式也日益全面。在日益崛起的广告业中,女性形象越来越多的被利用,并且广告中的语言、男女形象的塑造和男女的身份和权力都深深地体现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代表了男性霸权文化。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揭示了这种性别关系的不平等现象不仅出现在政治选举、就业和薪金等热点问题上,更加潜移默化的存在于几乎被人们忽视的生活细节之中。
-
从女性语言特点看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探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产生根源
英语语言
方法策略
-
描述: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由来已久,这主要是西方文化传统和社会分工的不同给人的思想意识造成的根深蒂固的“男主女从”、“男尊女卑”偏见性影响在语言中的反应。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多地使用标准语、恭维语、闪避词
-
儒家女性观之当代省思
-
作者:
李丹
来源:
普洱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女性观
儒家
-
描述: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儒家传统思想下塑造的女性形象无疑对现今社会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现况有着根源性的影响。儒家在女性观上的缺失为儒家封建思想落下了难以在现今文明社会立足的口实,由此,重塑儒家女性观便是迫在眉睫的。
-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歧视探讨:以某口服液广告为例
-
作者:
梁春艳
来源:
现代企业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性别歧视
女性
-
描述:
广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广告构图中的女性形象,不管是作为性客体的美女,还是极具“女性气质”的家庭主妇、职业女性,都是社会性别差异观点的直接产物。在边缘角色中发挥主动性,在男性已严格划分好的领域中找到自我和幸福。女性在广告中的频繁出现,正是广告现代广告制作者对于现代女性形象的媒介再现。
-
《格林童话》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
作者:
张立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蓝胡子》
《格林童话》
性别歧视
《菲彻尔的鸟》
-
描述:
有观点认为,《格林童话》中的大部分女性形象只具有漂亮的外表却不具有独立与反抗精神,这与格林兄弟对女性的歧视有关。本文通过比较夏尔·佩罗的《蓝胡子》以及格林兄弟据此改编的《菲彻尔的鸟》,探讨了《格林童话》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并对《菲彻尔的鸟》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
沉默的羔羊:论《紫颜色》中悲苦无助的母亲们
-
作者:
万丽丽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种族歧视
紫颜色
-
描述:
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颜色》中塑造了一群黑人女性形象。本文根据沃克对黑人女性形象的概括,主要对《紫颜色》中"身心受到凌辱的女性"即那些悲苦无助的母亲们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个方面进行形象解读
-
女性媒介形象的偏差塑造现象研究
-
作者:
李爱芹
来源: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歧视
性别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当今商业化报道中,由于受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媒介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存在着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现象。大众传媒的这种性别成见导致女性形象的固定化和非真实性,女性成为弱势群体,容易被忽视。本文通过分析传媒关于女性形象的偏差塑造,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从美国英语中的“女性语体”探析两性语言的强弱模式
-
作者:
黄鸣
来源:
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女性语体
差异
-
描述:
人类社会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男女两性语言差异存在于不同文化之中。语言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人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是现实生活最真实的反映。女性被视为弱势群体在语言使用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美国英语中"女性语体"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揭示和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并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形象,以及两性语言的强弱模式。
-
菲勒斯中心语境下“母亲”的边缘化设置:再论细侯与美狄亚的“弑子”情结
-
作者:
王红莉
来源: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细侯
美狄亚
男性中心主义
-
描述:
《聊斋志异》中的细侯和《美狄亚》中的美狄亚的"妓女"和"巫女"身份的设定,透射出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的异化现象。女性正常心理欲求被剥夺,成为传统父权价值体系下的"他者"。女性被定义为是肉欲、疯狂和非理性的,必然成为大部分反叛者。女性的性特征被曲解,男性出于恐惧将女性恶意丑化。女性作为男性的附着物和寄生者的生活常态一旦被打破,她们就会由温柔、美丽、顺从、贞洁、无知、无私的"天使"堕落成淫荡、风骚、凶狠、多嘴、丑陋、自私,不肯顺从,不愿放弃,不恪守妇道的"妖妇"或"魔鬼"。细侯与美狄亚的"弑子"情结和模式等于把
-
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以广告为例
-
作者:
李智敏
来源:
中国商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和谐性别观
性别歧视
女性形象
-
描述:
两性冲突长期存在于我国社会,由于我国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依然以男权中心为基础,社会大众对于性别歧视仍然缺乏必要的敏感。国内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长时间地被忽视甚至是熟视无睹,而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作为
<
1
2
3
4
5
...
27
28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