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茉莉花开》以后,兼说关于上海的银幕形象
作者: 卡夫卡·陆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导演   理发师   银幕形象   影片   茉莉花   女性形象   城市精神   女性主义   上海人  
描述: 《茉莉花开》以后,兼说关于上海的银幕形象
法斯宾德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焕星   来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后德国   悲剧性   纳粹   命运   影片   婚姻   布劳   德意志   女性形象   卡茨  
描述: 法斯宾德这位被称作“新德国电影”的“神童”的作品,以其新颖的叙事手法和强烈的画面冲击力,深邃的历史感和丰富的生活内涵震动了70年代以来的世界影坛。然而,走进法斯宾德的世界你会发现:最令我们心灵震颤的还是他的影片中那些闪闪发光的女性形象。
谢晋电影女性形象的诗性嬗变
作者: 张坚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思精神   导演   谢晋电影   玉音   观众   《芙蓉镇》   影片   琼花   女性形象   电影评论  
描述: 晋电影正是在这些激烈的理论“震荡”中显示其艺术精神、人伦理想及不可避免的精神矛盾。面对这位第三代电影导演和他众多的影片,我们试作一系统的分析,以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参照系,来揭示谢晋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深化,不断突破的历程。
好莱坞话题女王安吉丽娜·朱莉
作者: 柳芭   来源: 人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女主角   个人魅力   联合国   人道主义   母亲   好莱坞   影片   媒体   女性形象  
描述: 无论是一身戎装、身手矫健的女探险家,还是内心坚强、充满智慧的女社会活动家,抑或是苦苦寻找自我的叛逆少女,凭借出众的外貌和日渐成熟的演技,安吉丽娜·朱莉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
花的世界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讲故事   电影节   第六代导演   法国   行为逻辑   威尼斯   情绪   爱情   影片   镜头语言  
描述: 《花》是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的开幕影片,法国片,由中国导演娄烨导演。 片中娄烨一如既往地没有着重于讲故事,更多的是在抒展一种情绪。他的镜头语言如此熟稔,以至于即便主人公的某些行为逻辑在
论当前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自杀
作者: 孙立峰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   中国电影   女主人公   自然死亡   心理状态   社会学意义   影片   自杀者   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当前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农村女性形象,往往是以息事宁人、与人为善、规矩信实,以德报怨、甘居人下、煦煦无愠色一类表现给人直感的。她们这种与人世无争,绝少分甘的“超度”状态,通常会令人产生一种偏颇和诧异,认为这些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只是一群忍气吞声、惩忿窒欲、逆来顺受、唾面自干、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面塑像。其实不然!这是对当前中国电影女性形象人生价值方面的最大错觉和误解。在对待人生
一次伤感的缅怀之外——《长恨歌》中的怀旧情调和女性自我
作者: 陈静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情调   上海   电影作品   女性自我   影片   王琦瑶   香港电影   女性形象   长恨歌  
描述: 电影《长恨歌》的英文名是“Everlasting Regret”, 意为永久的、持续的遗憾。关锦鹏的新作《长恨歌》是又一部定位鲜明的“老上海”怀旧电影作品。九十年代以来,对“老上海”的怀旧导致了一股电影创作热潮, “繁华旧梦,乱世恩怨”一时间成为华语影坛关注的焦点。时光的无情流逝引发了所谓的怀旧。所谓的“老上
一种反特片模式
作者: 胡克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敌人   反特片   艺术特点   观众   国家安全   特务   主观能动   侦察员   影片   女性形象  
描述: 反特片是我国50—70年代比较有成就的电影类型,但是,80年代以来,随着它的式微,一直难以引起电影研究工作的关注,本文从电影类型研究角度出发,对于反特片的一个重要模式———“打入敌人内部”影片的特点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方家指正。艺术特征反特片有2...
探索之路:孙沙访谈
作者: 张卫   孙沙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女性   现实主义   母亲   影片   西门家族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探索之路   城市女性   女性处境  
描述: 探索之路孙沙访谈张卫孙沙一、关于乡村女性张:你导演的影片《喜莲》因成功塑造当下农村现代女性形象获“华表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女演员奖,我们发现你的影片对女性有自己独到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乡村女性三部曲《九香》、《红月亮》、《喜莲》中的三个女主...
王家卫电影中的性别意识浅议
作者: 赵力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导向   文学作品   性别特征   商业电影   生存状况   影片   女性特征   王家卫   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  
描述: 在世界商业电影包括香港主流商业电影语境中,男性视角始终是主宰其市场导向的一个较为决定性的因素。有批评家指出,王家卫电影的超常之处,不在于颠倒了电影的性别特征,而在于采取了一种混杂着女性目光的男性视角。(1)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温柔,美丽,善良,纯洁等等是理想和完美的女
< 1 2 3 4 5 6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