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传统儒家思想对古代文学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作者: 刘旭   来源: 青年文学家(B版校园写吧)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儒家思想   形象塑造   女性  
描述: 传统儒家思想对古代文学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浅谈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冯月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广告   形象塑造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定位进行分析,呼吁改善广告中那些失实的女性形象,努力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女性形象动态变迁的宗教镜像―对凉山彝族毕摩教反思的性别视角
作者: 徐睿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彝族女性   毕摩教   形象塑造  
描述: 彝族女性形象在历史变迁中其社会主宰形象逐渐模糊,家庭从属形象逐渐清晰,主要从女神主宰地位的衰落、女性祖先神的从属化、女性被视为鬼怪根源、女性由法器保管者到玷污者、由神职专属到资格丧失等方面表现出来。毕摩教视野里动态变化的女性形象,展示出彝族女性在社会中逐渐“边缘化”、“卑微化”的变迁过程。
试析新闻报道中“80后”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白滔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形象塑造   80后女性  
描述: “80后”是一个新生词语,它出现于本世纪初,最初是对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有名作家的指称,慢慢发展到指代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整个一代人,并成为被广为关注的社会话题。本文选择新闻报道中80后女性形象塑造作为研究的主题,从目前新闻报道的现状来看,对作为“80后”一代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呈现出某种刻板成见的现象。
《左传》与《战国策》女性形象塑造比较
作者: 张凤秋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形象塑造   战国策   女性  
描述: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时期的两部历史著作,记录了两个时代的不同人物和事件,表现了两个时代的不同风貌。本文从两部著作中选择女性形象这个角度作切入点,分析这两部著作人物塑造方法之不同。左传纪女性人物事迹分散于各个篇章比较零散,战国策则开始有集中写一位女性人物的篇章。左传纪人笼统朦胧不具体形象,而战国策开始有生动的外貌描写。此外战国策还善于运用比较烘托等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体现了我国史传文学在人物塑造技巧上的日益成熟,从而成为后世小说之滥觞。
《倩女离魂》一剧的两大亮点刍议
作者: 曹静宜   陈永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刻画   形象塑造   《倩女离魂》   女性形象  
描述: 通过分析《倩女离魂》一剧,认为该剧具有两大亮点: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塑造和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其中,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塑造主要从追求爱情的方式、情爱观等方面与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作对比分析;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主要从“一切景语皆情语”和“雅俗浑然一体的语言结合模式”两方面来进行细致地论述。
《飘》的形象塑造及女性意识解读
作者: 徐梦真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形象塑造   解读   《飘》  
描述: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佳作,小说《飘》不仅描绘了南北战争时期美国人民所度过的艰难岁月,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其文中关于典型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乐观、拼搏和坚持到底的女性主义的显露,成为女性主义的指路明灯,这种女性意识赋予了《飘》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强劲的生命力。
浅析广告对女性角色的形塑作用
作者: 邬晓莹   来源: 新闻传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消费认同   形象塑造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当今这种消费社会中,广告已经成为消费社会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形态。在广告中,大量的女性形象不仅作为黄金符号被使用着,同时也以一种社会承认形态,或借助社会承认影响着女性消费者的身份认同与角色认同。另一方面,女性消费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主力军,甚至主导着消费潮流。因此,研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形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
作者: 孙作顶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塑造   莎士比亚   女性  
描述: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作,在他早期的“喜剧创作时期”的剧作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刻画得丰满生动、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可爱而奇特”的新女性,她们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女儿,莎翁在她们身上倾注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美、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爱憎分明的力量美。
《红楼梦》女性审美理想管窥:以薛宝琴形象塑造为中心
作者: 关四平   陈默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薛宝琴   红楼梦   女性审美理想   形象塑造  
描述: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寄寓的女性审美理想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既有"正邪两赋"、美丑并举的真实性描写,也有理想化、完美型的形象塑造。二者是各有作用的辩证统一。前者主要体现在钗、黛和湘云等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后者则寄寓在薛宝琴形象上。薛宝琴身上既有林黛玉的清高脱俗,也有薛宝钗的稳重大方,还有史湘云的潇洒自然,是融合了三位杰出女子审美要素的集合体,似乎可以说是曹雪芹完美型女性审美理想的寄寓者。这体现了曹雪芹在"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的同时,也有某种带有超现实色彩的完美性的审美理想追求。
< 1 2 3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