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女性形象动态变迁的宗教镜像―对凉山彝族毕摩教反思的性别视角
作者: 徐睿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彝族女性   毕摩教   形象塑造  
描述: 彝族女性形象在历史变迁中其社会主宰形象逐渐模糊,家庭从属形象逐渐清晰,主要从女神主宰地位的衰落、女性祖先神的从属化、女性被视为鬼怪根源、女性由法器保管者到玷污者、由神职专属到资格丧失等方面表现出来。毕摩教视野里动态变化的女性形象,展示出彝族女性在社会中逐渐“边缘化”、“卑微化”的变迁过程。
论宋代文言小说中女性形象演变的文学史意义
作者: 许军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文言小说   时代意义   文学史   女性形象  
描述: 从北宋到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因为两宋小说作者在创作中采取了不同的视角,在女性形象中寄托了不同的人生理想,从而赋予女性不同的心理和行动。这种差异并非孤立,它不但使两宋妇女形象有不同的美学意义,而且与宋代小说的总体演变相一致,是整个小说史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
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性别意义
作者: 李自芬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衣女人   女人味   理想女性   性别关系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突破了50~70年代的单一刻板模式,变得多姿多彩。这种变化主要有三种趋势:一种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反叛,以对抗男性中心文化;一种是向传统女性形象的回归;一种是试图寻求一种独立、平等、和谐的新型两性关系。这种女性形象的分化反映了传统的女性价值观受到质疑和解构,女性逐渐成为社会性别关系的一个主体。
女性主体意识及其主体性残缺——曹禺四大名剧女性悲剧命运解读
作者: 章立明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禺剧作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是社会问题剧,体现了剧作家对旧时代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点,作者分析了剧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女性主体性的残缺才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不可或缺的因素.
早期人类学研究中女性的在场与缺席
作者: 白志红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的体验   女性主义人类学   早期人类学  
描述: 早期人类学研究中女性的在场实为缺席,造成该现象的4种原因是:研究者所关注的主题既不是社会性别也不是女性,研究者的社会性别观直接影响到研究者如何审视研究对象,研究者的性别的限制了研究者收集特定的资料,忽略了研究对象社会文化传统中的性别歧视,也没有重视报告人的社会性别歧视.
妇女组织与女性的参与和行动
作者: 赵捷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生育意识   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   社区人口   可持续性发展   妇女组织   生育健康   女性自我意识   功能性  
描述: 妇女组织与女性的参与和行动赵捷在农村社区,女性的生育意识和行为与社区的人中数量、质量以及健康有关系;与社区的人际网络和土地、生态有关系;与社区生育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关系更为密切。所有这些关系的存在表明:女性的意识和行为是发展社区生育健康的一个重要变量。...
“女性文学”还是“性别文学”——“女性文学”及相关概念辨析
作者: 降红艳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与“女性文学”相关的概念有“妇女文学”、“女性写作”、“女性主义文学”、“女性意识”,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的特定内涵。目前批评界对“女性文学”的理解存在狭隘化倾向,不能涵盖批评对象的范围,因而应在“女性文学”之外再加上“性别文学”。“女性文学”以女性作家创作、作品为对象,探寻其审美特性。“性别文学”则不管作家的自然性别,用社会性别理论对文学中存在的社会性别权利关系进行清理。
清代女作家咏史诗创作考论
作者: 张海燕   赵望秦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女作家   考论   咏史诗  
描述: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清代女作家咏史诗创作已然普遍化、群体化,达到了全面成熟繁荣、作者众多、体裁多样、见解精到的境况,这是女性文学创作走向自觉,甚至独立的重要一步。清代女作家在咏史诗创作中表达了她们的时代才名焦虑,渴望扬名显姓,流芳青史,彰显了女性自觉意识的觉醒。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