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就业】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
从女研究生的求职经历看就业性别歧视:以对兰州大学女研究生的研究为例
-
作者:
路慧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研究生
就业
性别歧视
-
描述:
近年来,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性别平等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成为各国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中国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妇女的就业方式和保障机制也相应地
-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中产阶级妇女就业状况研究
-
作者:
关丽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就业
维多利亚时期
中产阶级妇女
-
描述: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工业革命的发展给该时期的英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处于这一转型时期的英国中产阶级女性,其生活就业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维多利亚早期
-
女性就业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
作者:
董亚伟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就业
性别歧视
平等就业
保护女性就业权益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政府签署两个国际人权公约,随着2004年"人权入宪",人权问题在我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与重视,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问题是人权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
“80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
作者:
贾辉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就业
性别歧视
原因与对策
“80后”女大学生
-
描述:
“80后”大学生资源是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我国21世纪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经济持续上升的同时,“8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日益严重,“80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
-
新加坡的妇女与劳动——变化的经济政策与人们期待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田村庆子
乔云
来源:
南洋资料译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就业
女性劳动力
新加坡
经济增长
家庭
-
描述:
一、序 言 国土面积与日本的淡路岛大约相同、拥有300万人口的城市国家新加坡是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独立出来的年轻国家,也是华人人口占77.7%、马来人口占14.1%、印度人口占7.1%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小国从70年代初开始因迅速的经济增长受到全世界的注目,现在已经与韩国、台湾、香港一起被称为“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1999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2 810美元(日本是38 160美元),远远超过了旧殖民地宗主国意大利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新世纪以来我国女大学生就业研究领域计量分析
-
作者:
开滨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空分析
就业
合作分析
女大学生
内容分析
-
描述:
对CNKI数据库中2000年至2015年女大学生就业研究领域的1440篇文章进行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对我国女大学生研究领域关注度日益增强,2012年研究热度有所降低;高产作者主要分布在华
-
试论当代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矛盾的原因
-
作者:
郭才佳
来源:
现代企业教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就业
教育
社会地位
日本女性
矛盾
-
描述:
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妇女运动,当代日本女性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而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并未实现。本文围绕这一矛盾主线,揭示了当代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矛盾原因,为一个真正独立的日本女性时代的到来而呐喊。
-
关于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
作者:
潘莉
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就业
高等院校
女性学
性别意识
女大学生
-
描述: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特别是女大学生自己对女性的传统认识,才能使女大学生在自身发展、社会参与和成就追求中与男生享有同等的机会.因此,在高等院校开设女性学系列课程,对于女
-
从历史数据看美国女性研究生培养及就业状况
-
作者:
王悦奇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就业
培养
薪酬平等
女性研究生
-
描述:
随着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扩大,研究生的人数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女性获得研究生学位的人数也持续上升,且已超过了男性。她们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市场经济的定位,关系到劳动力市场对高端
-
教育学类女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某部属师范大学的分析
-
作者:
何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研究生
就业
对策
原因
教育学类
-
描述:
上个世纪后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由“国家分配”改为“市场双向选择”,此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随着女性受教育层次的提高,女性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