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西蒙·波伏瓦小说《女客》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邓颖波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著作   生命体   女权主义   存在主义哲学   创作   小说   女性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因理论著作《第二性》被女权主义者视为鼻祖,但其小说常常归为存在主义小说而被排除在女性文学研究之外。不可否认波伏瓦在小说创新和现实风格方面与萨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她的作品仍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无论女性形象、女性创作、还是女性阅读方面在诸多女性文学中
尴尬人──试析解放区文学知识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作者: 乐文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医院中》   解放区文学   妇女解放   小资产阶级   文化内涵   丁玲   现代文学   知识女性形象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小说  
描述: 尴尬人──试析解放区文学知识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与懿翎的文字相遇
作者: 徯晗   来源: 作品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遇   山羊   作家   数学家   笔会   绵羊   文学写作   文字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与懿翎的认识真是太晚了,认识她的作品就更晚。设若没有这种晚,遗憾的感觉也许就不会这么强,这么深吧。这慨叹是在我读过她的作品《把绵羊和山羊分开之后》发出的。尽管此前我们早就认识了,并有过一段不算太深的交往,可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女性形象创造审美模式
作者: 刘艳萍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歇斯底里   女主人公   宗教情感   审美模式   索尼娅   女性形象塑造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女性形象   悲观主义   小说  
描述: 尽管陀思妥耶夫斯基将笔触指向那些受侮辱受损害的贫穷女性,但是力图刻画出“戴着各种假面具的他自己”的创作主旨,使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分离为两种皆然不同的审美模式:一是塑造“基督之爱的化身”;一是刻画“被摧残的美”。两种女性形象创造审美模式相互对照和映衬,共同昭示着作者对病态社会病态女性复杂的心理和行为的独特思考及力图改变不平等现实的最大努力
一曲哀怨的女性生命咏叹调:解读《口红》
作者: 丁晨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咏叹调   女性作家   新时期   池莉   女作家   口红   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女性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女性作家常常在她们的作品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入微的感知力清晰地剖剥出当代社会生活以及两性之间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的一面,引起了广大读者的重视。当然,作家的创作方法各有各的不同,在众多的女性文学作家中,池莉是独树一帜的。
谈“五·四”时期中国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刘心力   来源: 营口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中国   五·四运动   文学评论   知识分子   人物形象   现代   小说   新体   女性  
描述: 谈“五·四”时期中国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
面对祥林嫂学生为何不流泪?
作者: 姚娟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祝福》   封建礼教制度   祥林嫂   鲁迅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中国文学长廊中著名的悲剧女性形象。她辛酸坎坷的遭遇已家喻户晓。但是,中学教师在教授《祝福》一文时,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读到祥林嫂的遭遇时,不仅不为之流泪,有时还觉得可笑。对学生此时的发笑,很多教师都摇头叹息.认为现在的学生情感太冷漠。那么,让人同情的祥林嫂为什么不能引出学生的眼泪?是我们的学生迷失了同情心吗?是我们的情感教育失败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我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都是纯真而丰富的,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在乞丐的诈骗行为屡屡被揭穿之后,我曾
心灵的呐喊 女性的挣扎——《所罗门之歌》女性形象剖析
作者: 张建群   来源: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大房子   主人公   白人   托妮·莫里森   丈夫   《所罗门之歌》   家庭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所罗门之歌》是诺贝尔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文章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成三组加以评析,概括出黑人妇女在争取自身解放中的三种不同形象,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所勾画出的一幅黑人妇女由依附、顺从逐渐走向抗争、独立的生活全景图。
西蒙娜·德·博瓦尔的妇女文学
作者: 热纳维埃芙·热纳里   安利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女子   男子   使命   母亲   爱情   意识   作品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一、西蒙娜·德·博瓦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于西蒙娜·德·博瓦尔来说,性别的差异是次要的。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有性别之分。人之价值在于他所获得的自由的程度,在于他意识到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责任。存在主义
安稳的小叙事——评乔叶的小说
作者: 付艳霞   来源: 红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张爱玲   新写实   小叙事   人性魅力   文学博士   散文   个人化   陈染   小说  
描述: “安稳”是乔叶小说的气质,也是她所有小说的隐含作者的气质。这里的“安稳”是张爱玲所谓人生飞扬与安稳的那个“安稳”,是人生飞扬的底子,是最恒久不变的常态的生活。“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
< 1 2 3 ... 78 79 80 ... 92 93 9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