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搜索到相关结果 43 条
-
《大师和玛格丽特》女主人公的现实原型和女性形象
-
作者:
余晓青
来源:
学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玛格丽特
安娜·卡列尼娜
布尔加科夫
上尉的女儿
达吉
俄罗斯文学
卡秋莎
奥涅金
谢尔盖
-
描述:
形象,被人们称之为“俄罗斯妇女的画廊”,(1)这些女性形象为俄罗斯文学增添了无限的美丽与魅力。《大师和玛格丽特》里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延续着达吉雅娜式
-
浅析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武艳玲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国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
十九世纪
俄罗斯文学
奥涅金
女性形象
贵族妇女
普希金
-
描述:
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文学中的一个永恒旋律,它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达吉亚娜,奥斯特《大雷雨》中的卡杰琳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前夜》中的叶琳娜。她们各具形态、个性鲜明,犹如璀璨的明珠,放出夺目的光彩。
-
玛丝洛娃与安娜女性形象的对比解析
-
作者:
罗薇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爱生活
《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
俄国文学史
玛丝洛娃
聂赫留朵夫
列文
卡秋莎
卖弄风情
远走他乡
-
描述:
一、托尔斯泰的两部经典作品(一)《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主要描写的是"一个不忠实的妻子以及由此发生的全部悲剧"。小说取材于19世纪60至70年代的俄国现实生活,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安娜追求自由与爱情,与丈夫情感破裂并与贵族军官渥伦斯基从相爱到最后分离从而卧轨自杀的故事;二是乡村贵族列文探索社会改革
-
爱立足于生命:比较安娜·卡列尼娜与杜十娘的“他者”形象
-
作者:
张莉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警世通言》
安娜·卡列尼娜
波伏娃
列夫·托尔斯泰
女权主义者
西方女权主义
李甲
杜十娘
冯梦龙
人格独立
-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西方女权主义发展初期的代表性作品。文中的安娜形象被女权主义者认为是妇女争取人格独立的代表、女权主义的先驱。无独有偶,在古老的东方,苏州才子冯梦龙的代表作《警世通言》里也有一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杜十娘,她看清了人性的虚伪、男女精神世界的差异,最终走向死亡,寻求精神上的解放。这两部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来自不同
-
《安娜·卡列尼娜》女性意识解读
-
作者:
陈钰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姻观念
俄国社会
夫人会
安娜·卡列尼娜
包办婚姻
托翁
列夫·托尔斯泰
个体独立
离家出走
列文
-
描述:
一、引言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一位非凡的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安娜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命运堪怜。她受尽了封建制度下包办婚姻、父权主义的压迫,她渴望自由的恋爱。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的女性意识的迸发,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的生活,而是将她引入了死亡的深渊。现在,我就带领大家走进托翁的这部伟大作品,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意识。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哪个国家都曾经涌现出一些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女性,她们的经历和抗争
-
从托尔斯泰的妇女与家庭观看安娜的爱情悲剧
-
作者:
甘海泉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安娜·卡列尼娜
理想女性
女性意识
托尔斯泰
婚恋家庭观
贤妻良母
妇女观
女性形象
宗法制
-
描述:
托尔斯泰的妇女观比较保守。他认为,社会是男人的世界,家庭才是女人的天地,女性的活动场所在家庭中,女性的职责是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因此,他反对女性离开家庭去从事社会工作。托尔斯泰还认为,女性的天职是生儿育女,反对妇女追求情欲满足,贪图肉体享受。他告诉那些妇女,如果要做理想女性的话,"那么你们无论在生了两个子女还是二十个子女之后
-
安娜 自由真挚爱情的殉难者
-
作者:
张黎明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欺骗
上流社会
安娜·卡列尼娜
世界文学
托尔斯泰
卡列宁
社会地位
爱情
人格
幸福
-
描述: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有着许许多多以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的作品。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就是其中最耀眼夺目的名著之一,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而安娜从对自由真挚爱情的追求到幻灭的生动鲜活的影像,一百多年来更是深烙在每一位读者的脑海中。
-
英味十足的经典新作《安娜·卡列尼娜》
-
作者:
孟岩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改编
电影
女主角
安娜·卡列尼娜
怀特
经典
爱情悲剧
俄罗斯
英国
-
描述:
片中展示的俄罗斯19世纪上流社会的奢华场面和贵族服饰,激起欧美时装设计师无穷的想象,在时尚界掀起了一阵俄罗斯风。曾有评论认为,西方文学两个最伟大的女性形象,一个是包法利夫人,另一个是安娜·卡列尼娜。巧合的是,两人生活的时代非常接近,也都有着表面似乎幸福,实际并不和谐的婚姻家庭,有对理想爱情的渴望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也都有因爱情幻灭而自杀身亡的悲惨命运。两人的故事都曾多次被搬上银幕,而这部由乔·怀特所率领的全英班底制作的《安娜·卡列.尼娜》则是最新的一部改编之作。片中不仅三位主演都是英国影坛明星.而且编剧、
-
安娜·卡列尼娜形象的塑造艺术
-
作者:
张文波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追求爱情
上流社会
安娜·卡列尼娜
心理因素
世界文学
伏伦斯基
托尔斯泰
安娜形象
卡列宁
女性形象
-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笔下俄国上流社会的一位非常优秀而又极其复杂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安娜不仅美貌惊人,娴雅大方,而且心地纯洁、真挚、聪慧、富有洞察力和同情心。她对真正生活的热情向往,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表现了她性格的正直、坦率、勇敢和精
-
呼而不应的悲哀:19世纪30至60年代俄国文学的一种失衡现象
-
作者:
孙蕾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恒主题
佐料
杜勃罗留波夫
安娜·卡列尼娜
失衡现象
爱情
思想
社会生活
俄国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那么女性就可谓永恒的主角了。没有女人就无所谓爱情,没有爱情,文学就会黯然失色。在世界文学画廊里,群芳娇妍,婀娜多姿,但最富魅力,能够给人留下永久回味的女性形象,又几乎尽与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紧紧相连——美狄亚,卡门、简·爱、茶花女、娜拉、安娜·卡列尼娜……。如果说写男人可以仅把爱情当佐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