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毛泽东的妇女观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 王永平   来源: 西华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   妇女观  
描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将此写入党代会报告。妇女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妇女起着举足轻重的半边天作用。毛泽东非常重视妇女的解放与妇女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毛泽东的妇女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回答和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求得妇女独立和解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毛泽东妇女观的指引下,中国妇女的政治、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研究(1921--1949)
作者: 赵小波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妇女观  
描述: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做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是指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妇女问题的实践过程;第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还指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解决中国妇女问题进程中形成的新理论和新经验。因此,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了具体实践又包括了在实践基础上
王韬对於女性的观看及妇女观
作者: 林慧君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中国妇女群像   妇女观   民本思想   王韬  
描述: 十九世纪中叶後的中国,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思想层面,都有许多质和量的变动,而中国近代妇女运动也是在此时期逐渐展开。然而关於女性权利和自主的各项提倡,多半是在变法最剧的维新时期(十九世纪最後十年到二十世纪初期)始见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宣导。开港到维新这段时间,有许多传统价价值到变法提出前夕的转换,更能看出这段期间知识分子们深层的心路历程。关於这时期的女性思想、两性观的部分,以往的讨论略显单薄。而此时期改革提倡的一个代表:王韬(1828-1897),可以被视为研究的一个切入点。王韬的生命经历渡过整个十九世
林纾的妇女观研究
作者: 谢小丹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译小说   林纾   妇女观  
描述: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林纾,在翻译创作过程中面对中西文化的异质,经受了来自西方不同价值观的洗礼,形成了中西杂糅的妇女观。笔者以林纾翻译的文化基础为起点,分析林纾在文学翻译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妇女思想脉络,兼论林纾自撰小说,挖掘林纾看似矛盾的妇女观背后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晚清思想启蒙和妇女运动的背景下,林纾在推进“兴女学”、“不缠足”运动的同时,宣扬蕴涵男女平等观念的妇女思想;并且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过程中整合中西妇女观念,运用“救国保种”的妇女解放思想和“传统伦理道德”对西方妇女思想进行林纾式的“优胜劣汰”
薛绍徽文学创作与晚清思想关系略论
作者: 陈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才女   妇女观   薛绍徽   晚清思想  
描述: 晚清时期的福建才女薛绍徽在当时颇有文名,而现在知者寥寥。她是近代在全国最有文名的闽籍女学士、近代历史上第一位女翻译家以及维新时期上海《女学报》第一主笔,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薛绍徽开始重新受到世人的关注。其文学创作成就包括大量的传统闺阁吟唱,翻译作品以及维新写作,呈现别开生面的多样性。将其置于晚清时代背景下来考察,探讨其文学创作与晚清思想的关系,它的理论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薛绍徽和她的创作,而是通过“薛绍徽现象”,加深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认识和透视中国社会在近代急剧变革中的历史真实。 本文
李渔《无声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高雪梅   来源: 赤子(中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无声戏》   李渔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描述: 由于时代的局限,李渔无法摆脱和超越他的时代观念,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无声戏》中的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具有局限性,她们在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同时又回到各自的位置上来。
论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传统女性和新女性形象
作者: 梁田田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女性   新女性   海明威   妇女观   短篇小说  
描述: 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一直是文学界争论的对象之一,有人认为海明威不会塑造女性形象,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传统还是前卫,都会给人一种"厌女"的感觉;还有人则认为随着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的开展以及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抬升,传统妇女开始逐步向现代新女性过渡,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则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这两种女性形象。
海明威的女性观对其短篇小说中两类女性形象的影响
作者: 梁田田   丁盈莉   来源: 新乡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女性   新女性   海明威   妇女观   短篇小说  
描述: 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一直是文学界争执的对象之一,很多人认为海明威不会塑造女性形象,在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传统还是前卫都会给人一种"厌女"的感觉。事实上,无论是以美国太太为首的传统女性,还是以乔玛丽、玛格丽特为首的新女性,这两类女性形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它与作家本人的女性观息息相关。童年家庭生活的阴影、作家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等形形色色的因素,在造就海明威矛盾分裂的女性观的同时,也造就了其作品中的这两类女性形象。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其妇女观——《呐喊》《彷徨》散论之二
作者: 宋桂珍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鲁迅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描述: <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深刻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他的妇女观.他站在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立场上,感同身受地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批判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同时,也以"怒其不争"的态度,针砭了女性的麻木和愚昧,希望她们能自醒自爱,走向彻底的解放.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从儒家思想和罗贯中的妇女观谈起
作者: 韩文彦   王美露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儒家思想   女性理想载体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描述: 《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既具有儒家传统道德中妇女的传统美德,又具有儒家所推崇的忠、孝、节、义的道德品质;女性形象作为男性作家的理想载体而存在;《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中体现出作者在受到儒家文化影响下而形成的男权主义妇女观。
< 1 2 3 ... 8 9 10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