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反抗男权 重塑自我——《紫色》妇女主义解读
作者: 杭宏   范祥涛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紫色》   身份意识  
描述: 以小说《紫色》主人公茜莉的成长历程为视角,将妇女主义思想解读为四个阶段:唤醒黑人女性的身份意识;反抗男权压迫与奴役;重塑独立自强的黑人女性形象;实现男女平等,两性和谐。
艾丽斯·沃克小说中男性形象体现的妇女主义思想
作者: 阮红缨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男性形象   双重歧视   两性和谐  
描述: 艾丽丝·沃克创立了妇女主义理论,并以此来探讨黑人女性双重歧视下所遭受的苦难。她塑造的女性人物为评论界所称颂,而作品中男性形象所传达的妇女主义思想却少有关注。在《紫颜色》和《拥有欢乐的秘密》两部小说中,作者关注黑人内部暴力问题和民族传统习俗体现的性别歧视。她通过笔下男性形象指出,在男权社会中性别歧视已沉淀为“集体无意识”的文化价值观,成为包括男人和女人在内的人们幸福生活的严重障碍。人们只有通过平等交流、彼此宽容和互相尊重,重新审视并破除性别歧视的传统文化习俗,实现两性和谐相处,才能最终实现人类健康生存。
《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黑人父亲形象
作者: 郭鑫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父亲形象   鲁滨逊   《父亲的微笑之光》  
描述: 艾丽斯·沃克提出的妇女主义理论是非裔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代表之一。它有别于传统的白人女性主义和其他非裔文学批评理论,是专门用来表示黑人妇女或有色人种妇女的思想体系。妇女主义思想指出在黑人女性成长的过程中,黑人男性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充分体现了她的这一思想。本文通过对鲁滨逊这位黑人父亲形象转变的分析,诠释作品中所体现的妇女主义思想
《秀拉》中女性角色的自我追寻:《秀拉》的妇女主义解读
作者: 甘露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秀拉》   自我追寻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二十世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黑人女性作家,其作品深刻关注黑人的悲惨命运,尤其是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命运。她以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展示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下如何生存及黑人女性的自我追寻的精神。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一组具有自我追寻精神的黑人女性。小说通过对秀拉和奈尔两位黑人女性命运的描写,展现其反抗传统压迫、勇于追寻自我的精神。《秀拉》于1973年出版,该书自问世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他们从女性主义、神学等诸多角度进行研究,
黑人女性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妇女主义视角下的《紫色》与《沙漠之花》比较研究
作者: 黄迎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妇女主义   《紫色》   《沙漠之花》  
描述: 《紫色》是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该作品发表于1982年,次年获得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紫色》从此成为美国大学中黑人文学与女性文学的必读作品,并因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引发国内外学者从众多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沙漠之花》是索马里黑人名模瓦里丝?迪瑞与美国作家凯瑟琳?米勒合作的自传体小说。书中作者记述了她本人从一个单纯、保守的非洲姑娘走出索马里沙漠,摆脱男权社会的压迫,而成功蜕变为世界顶级名模,成长为敢于抒发内心追求独立平等自
《紫色》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作者: 段姣弟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紫色》   主题   概念隐喻   世界观  
描述: 《紫色》(The Color Purple)(1982)是艾里斯·沃克(Alice Walker)最有名的长篇小说,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主要视角有妇女主义、黑人女性主义、心理分析、酷儿理论、比较研究等。概念隐喻视角尚不多见。目前的研究要么只对作品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简略分析,要么仅将作品当作语言材料。本文运用概念隐喻视角研究《紫色》,发现两个能够反映作品主题的概念隐喻:“人生是战争”和“妇女主义是紫色”。“人生是战争”反映了小说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等主题。“妇女主义是紫色”反映了小说的妇女主义主题。其中,
黑人男性的转变:艾丽斯·沃克三部主要作品中的黑人男性人物研究
作者: 张娇娇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完整生存   转变   艾丽斯·沃克   黑人男性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杰出的非裔女作家之一,1983年她的代表作《紫色》使她成为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本篇论文选取了沃克的三部长篇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紫色》和《父亲的微笑之光》。这三部小说主要关注了黑人家庭内部问题,包括黑人男女之间的关系,父女、父子关系,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关系等,揭露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压迫与歧视,以及这种压迫产生的社会根源,并为黑人男女两性和谐相处指出了道路,即通过黑人男性的转变使黑人男女两性获得完整生存。除了发表大量优秀作品,沃克对文学的另一个重要贡
论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红巧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紫色》   哈莱姆文艺复兴   美国黑人文学   黑人女性   黑人小说   美国白人   莫里森   黑人文化   黑人男性  
描述: 20世纪初期,美国黑人文学异军突起,随着其不断发展成熟,现已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黑人文学主题为反对奴隶制度、反对种族歧视,致力于提升美国黑人的形象和地位。美国黑人文学早期多描写黑人男性,很少涉及黑人女性,所以,黑人女性文学一直在男性文学和白人文学的夹缝中生存,直到20世纪末终于走向兴盛阶段,大量黑人女性作家的出现和文学作品的问世,昭示着这一辉煌时代的来临。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