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权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解读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闫欣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女权主义
民族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的影响。她的小说从题材到主题都渗透了民族女权主义思想。她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美国社会最低层,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有血有肉的新一代黑人女性形象。她呼吁社会改变对黑人女性性别角色的限制,同时希冀黑人妇女除历史与
-
挪威森林中的阳光:双性同体的新女性:《挪威的森林》中绿子形象分析
-
作者:
卢静娜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女平等
双性同体
女权主义
反传统
-
描述:
,担当起积极主动的主体性地位。绿子体现了女权主义要实现男女平等和追求双星平衡式两性关系的理想,她起到了鼓励日本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独立的生活,以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实现自身的主体地位的作用。
-
论《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
作者:
方圆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典范
女权主义
简爱
-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女权主义形象——简爱,她虽然出身不幸却勇于同命运抗争。本文以女权主义为理论,以简爱的性别角色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简爱的女权主义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这四个阶段
-
《沙鸥》《青春祭》与《人·鬼·情》的女性意识之比较
-
作者:
高娃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
描述:
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的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中国虽没有系统的女权理论,但已有女性观念。在当代中国的女性导演中,首数张暖忻和黄蜀芹,她们的代表作《沙鸥》《青春祭
-
美国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
作者:
何少华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黄色墙纸》
女权主义
女性写作
双重身份
-
描述:
《黄色墙纸》描写了美国妇女受到她们丈夫的控制以及男权影响的痛苦经历。本文着眼于故事的内容、作者的经历两个方面,解读19世纪末女权状况,以揭示在父权制社会中,吉尔曼试图唤醒女性争取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强烈愿望。由于她兼具受束缚的女性和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其疯癫也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反映了女性追求独立和自我空间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19世纪女作家构建自己女性文学传统的努力。通过疯癫,女性得以反抗社会的压抑,表达自己的意志,并且保持其独立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