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权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589 条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1—6期文章总目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教育
妇女权益保障
女子高校
女权主义
女性学
总目录
女子教育
比较研究
女大学生
中国女性
-
描述:
~~
-
“女权主义”与女性意识的文本表达——对当前小说性别倾向的一种思考
-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21世纪
女性意识
消费时代
女权主义
文本
文学特征
女性问题
文学研究
小说
-
描述:
相对于“女权主义”,我提出“后女权主义”,尽管说“后”这一前缀已经令人深恶痛绝,但缺乏这一前缀我们还难以对大量现象和事实进行归纳或命名。在进入21世纪之际,性、性别、女性,这些有区别但也有更多联系
-
东渐而又消逝的女神--20世纪中国女权主义文学思潮一瞥
-
作者:
李继凯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20世纪
女性意识
女性异化
女权主义
西方女权主义
文学思潮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
描述:
东渐而又消逝的女神--20世纪中国女权主义文学思潮一瞥
-
20世纪湖南女性文学的整体轮廓及女性意识的流变
-
作者:
朱小平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创作方法
妇女地位
女性意识
男权中心
女权主义
秩序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一、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在中国女性意识、女性文学的提出是社会的进步 ,是妇女地位的重要提升 ,它带着浓郁的女权主义色彩。如何界定女性意识、女性文学呢 ?这是我国理论界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
她们无“女书”─—《诺顿妇女文学选集》及其他
-
作者:
韩敏中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英国文学
男权文化
女作家
诺顿
妇女文学
女权主义
“女性意识”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她们无“女书”─—《诺顿妇女文学选集》及其他韩敏中SandraM.GilbertandSusanGubar,eds,TheNortonAnthologyofLiterature byWomen:TheTraditioninEnglish(NewYor...
-
心的呼声
-
作者:
周炜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幕间休息
陌生人
冲浪运动员
水池子
女权主义
意大利面条
澳大利亚
女性文学
创可贴
纳塔
-
描述:
心的呼声[澳大利亚]海伦·加纳周炜译女作家海伦·加纳1942年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港口城市季隆,并先后在当地和墨尔本大学受教育。她曾做过中学教员和自由撰稿人,1974年开始小说创作。她还写摇滚歌谣,并在舞台剧和电影中扮演角色。她著有短篇小说集《冲浪运动...
-
《没有男人的地界》(第三部)又受批评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史
女作家
研究中的问题
女权主义
伊迪丝·沃顿
《阁楼上的疯女人》
妇女问题研究
薇拉·凯瑟
-
描述:
《没有男人的地界》(第三部)又受批评今年6月30日一期《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LS)以13个版面刊登“妇女问题研究”的文章,这不啻是女权(女性)主义批评思潮依然活跃的一个表现,但所刊登的文章中,对于女性文学研究中的问题的批评则十分尖锐。S·吉尔伯特和...
-
丁玲女权主义之断想──兼谈中国女性文学
-
作者:
林伟民
来源: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菲
包办婚姻
创作视野
鸳鸯蝴蝶派
中国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
女性书写
萧红
知识女性
三八节
-
描述:
丁玲女权主义之断想──兼谈中国女性文学
-
意以象合,得其寰中——杏子散文诗艺术谈
-
作者:
秦兆基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应机制
女权主义
元好问
文学创作
散文诗
题材选择
艺术创作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主义
创作主体
-
描述:
文学作品的风格,会不会因为作者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呢?揭示和认识这种差异,对于提高创作主体的写作自觉性、读者的鉴赏水平有着怎样的作用呢?女权主义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已经蔚为流派,正视女性创作的视角取向
-
女性诗歌:解放的幻梦
-
作者:
郑敏
来源:
诗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十年代
女诗人
妇女
女权主义
七十年
女性诗歌
西方女权运动
男性中心文化
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
-
描述:
女性诗歌是一个边缘模糊的名词。如果强调女诗人的特有心态与敏感,那么女性诗歌自古有之,它的年龄和诗歌本身一样长。希腊的萨福和中国的无名萨福都留下了她们的痕迹。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女权运动又赋予女性诗歌以显著的时代血液。这类诗歌主要是女权运动的战歌,它呼喊出男性中心文化中妇女的苦闷、寂寞和愤怒,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