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权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589 条
-
顿河之花
-
作者:
赵静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超越
人道主义
女权主义
抗争
-
描述:
,重读他的作品,深入、认真、全面地研究他的创作,给予客观而正确的评价,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中苏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中苏的作家和文学作品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肖洛霍夫笔下女性形象的女权主义批评在国内还少
-
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
-
作者:
张桂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莘
生存困境
女权主义
自由女性
金色笔记
-
描述: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对《金色笔记》进行解读。小说的结构、语言和主题等叙述策略很好地体现了女权主义这一主题。片断式的结构反映主人公分裂的内心世界,进而揭示了西方混乱的社会现实及其对女性的影响。作者以女性
-
乔治.桑田园小说中的女权主义观点
-
作者:
张丹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矛盾性
田园小说
女权主义
乔治桑
妇女状况
-
描述:
• 桑成为了许多女性心中的模范人物。 然而,在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期间,乔治 • 桑果断地拒绝了女权主义者要其代表
-
荒野中的荒野—以鲁迅、张爱玲为个案探析中国文学女权主义思想的萌发及其特点
-
作者:
刘群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封建
张爱玲
鲁迅
女权主义
民族化
-
描述:
中国的女权主义文论,毫无疑问是西方的舶来品。在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也开始构建适应自身文化背景的女权主义批评,并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这样迅猛发展的势头,似乎给人们一个暗示:中国的女权思想
-
女权主义的受众观
-
作者:
张艳红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派
立体化的研究方式
受众观
女权主义
批判精神
-
描述:
女权主义是西方父权制残余同西方社会个体化发展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产物,是西方哲学思想--个体主义的一个分支。从各种类型的女权主义流派及其理论,到经历了兴起--衰落--再度兴起的女权运动,它们共同
-
迫害与生存——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主题分析
-
作者:
盖博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生存
女权主义
肉体伤害
迫害
-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当代著名女作家,在国际文坛享有盛誉。本文尝试从女权主义角度对其不同创作时期的三部代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尽管在风格和写作手法等方面各有特点,但是这三部作品都以
-
从自我否定到精神永存
-
作者:
李景环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自我否定
精神存在
女权主义
自我肯定
-
描述: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比较成熟的一部代表作,它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手法对美国现代黑人女性的思想和生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这部作品中,爱丽丝·沃克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茜莉,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极大关注。 本文从小说产生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出发,系统地分析、探讨了在充满歧视的美国社会中经历了自我丧失后谋求自我肯定和精神自由的黑人女性。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在茜莉一步步走向自我丧失的过程中传统、心理、信仰和现实生活所起的作用;第二部分讨论茜莉如何从肉体和精神上发现
-
母爱,自我,孤独及两性对峙
-
作者:
邢军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孤独
自我
女权主义
母爱
两性
-
描述:
《白夹竹桃》是美国女作家珍妮特·菲奇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小说出版后,连续数十周排在美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小说以一位名叫阿斯特里德·马格努森的女孩为主人公,叙述了她因为亲身母亲入狱而不得不在一个又一个寄养家庭中流浪的成长经历。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少女特殊的、复杂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作者又以阿斯特里德为核心,将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女性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真实可信的女性形象长廊。作为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白夹竹桃》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当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精神危机。
-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恋爱中的女人》的女性人物
-
作者:
康玫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育
女权主义
婚姻
平等
社会价值
-
描述: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饱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劳伦斯曾声称该书是其最喜爱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两姐妹的生活和其感情纠纷。自从该书问世起,就一直是女权主义者关注的焦点。劳伦斯对
-
对《圣殿》中谭波儿·德雷克的女权主义新解读
-
作者:
何柯欣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谭波儿·德雷克
解构
福克纳
女权主义
《圣殿》
-
描述:
小说《圣殿》自1931 年问世以来就被普遍认作威廉·福克纳小说中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其结果一方面来源于作者自带嘲讽式地对这部作品背后“并不高尚”的创作动机的承认,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小说耸人听闻的情节中大量充斥的对人性、社会邪恶阴暗面的曝光。这部作品成为许多文学评论者研究阐释的对象,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便是不少早期的评论者会主要倾向于探讨作品中“邪恶”这一主题。而小说的女主人公谭波儿·德雷克以作伪证者这一角色在小说末尾处将整个情节推至最高潮,因此,她受到了评论家们在对“邪恶”主题探寻中的格外关注。而后,不少评论
<
1
2
3
...
35
36
37
...
57
58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