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76 条
-
徐明古典写实油画:一场关乎女性的内心对话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心
古典
女性
油画
对话
-
描述:
在徐明的画笔下,有着许多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呈现,或雅致,或高贵,或娴静。他承袭了欧洲古典油画的传统,着重于对画中女性内在神韵和内心思考的表达,擅长把人物的心理和画面的意境同他的语言结合起来。
-
“致命女人”对男性的毁灭——从精神分析角度看《白日焰火》中的三个男性形象
-
作者:
成林
来源:
视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白日焰火
男性
窥视
女性
-
描述:
理论来说,这是在一个男性的、男权、父权社会中,塑造一个面容姣好、受到各个男人爱恋的女性形象,把欲望和视点都投入到这个女性形象中。
-
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本体意识与花意象
-
作者:
刘敏
潘贵渝
张丽丰
杨泳江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
第一流
本体
意象
女性
-
描述:
李清照作为中国词坛上不可替代的女词人,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生命进行体验、剖析和探索,塑造了许多闪烁着女性本体意识的具有人格魅力和灵魂精髓的女性形象。纵观李清照的作品,不难发现其创作上自有一些符合
-
子君与简爱形象之比较:从出走与回归谈起
-
作者:
李婉
来源:
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出走
简爱
回归
女性
-
描述:
子君和简爱是诞生在两个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新女性形象,两人在挑战传统权威,追求个人幸福道路上都经历过出走与回归相同的困惑,但结局却相去甚远。本文旨在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出走和回归谈起,比较二者的形象差异,及造成二人不同结局的原因。
-
自我确证的艰难跋涉——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分析
-
作者:
蒋书羽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编
青春
他者
自我确证
女性
-
描述:
姜文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从文学而来转译生成,让更加集中的叙事线索构成了一段马小军的个人成长志,其间的女性形象恍如匆匆过客,帮助马小军完成一场"父之名"、"父之法"的自觉内化.在对"文革"的个人化历史言说方式下,电影胎带了原著小说的价值立场,又显示出矛盾和犹疑.
-
《老残游记》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
作者:
黄蓉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残游记》
玙姑
逸云
女性
白妞
-
描述:
《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作“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小说塑造了几个极为独特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随着老残游历的经历依次出现,性格,思想,地位,不尽相同,但都独特、鲜明、自得风流,本文选取其中代表进行浅析。
-
将罪恶交予历史:简析《黄雀记》中白小姐形象
-
作者:
贾珂音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仙女
罪恶
《黄雀记》
白小姐
女性
-
描述:
在《黄雀记》几个主人公中,白小姐(仙女)作为唯一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象征作用,她既是所有人失魂指向的元凶,也将自己屡屡失魂的罪恶指向其他每一个人。本文旨在通过剖析白小姐作为罪恶的施与者与被害者两方面,以独立和关怀的眼光简要分析白小姐的人物形象。
-
张恨水笔下现代女性的妥协与抗争
-
作者:
赵爱玲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妥协
《金粉世家》
张恨水
女性
-
描述:
张恨水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形象,她们生活在男权社会背景之下,命运坎坷。本文以《金粉世家》为例,从众女性的沉沦和妥协、觉醒和反叛、自我解放三个角度入手,结合张恨水和新文学作家笔下女性的分析比较,诠释男权阴影下女性“委屈而不能求全,妥协和抗争的矛盾交织终其一生”,这一文学命题的魅力。
-
斗争·女性·人性——浅议中外反法西斯斗争题材戏剧作品的异同
-
作者:
韩建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思维
反法西斯斗争
复仇
人性
女性
-
描述:
许多中外反法西斯斗争题材戏剧作品,都塑造了在民族精神的引领下以及复仇思想的支配下投身斗争的女性形象,但对如何揭示女性在残酷艰难的斗争中的心理与行动,这些作品认识不一,因此影响到了作品的艺术性表述与欣赏效果。
-
压抑境遇下的人性诉求——论莫言与乔叶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
作者:
刘权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本相
莫言
伦理
乔叶
女性
-
描述:
莫言与乔叶在小说中以不同的叙事姿态刻画出失语与压抑的女性形象序列。与莫言以冷峻笔触着力书写农村女性不同,乔叶的小说创作除了塑造农村女性外还对都市女性的精神困境作了细致温情的展现。两位作家从人性与伦理的角度出发,弘扬了女性压抑着的人性与欲望,表现出对弱势女性群体的关怀。
<
1
2
3
...
21
22
23
...
26
27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