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96 条
-
谈《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体意识
-
作者:
张晓晋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主体意识
女性
-
描述:
《傲慢与偏见》高扬了在现实生活及文学创作中备受压抑和漠视的女权,在一定程度上建构起了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简·奥斯丁摒弃了男性写作方式,确立女性作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与言说主体的地位;她宣扬进步婚姻观,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
-
以“现代女性意识”解读“让女人回家”
-
作者:
周艳丽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女性
-
描述:
?究其因有三:一、传统性别意识仍然桎梏着人们的思想;二、相对于男性,女性的性格特点,更适宜于家庭;三、女性,正在双重压力的夹缝中背负重荷前行。
-
性别差异与翻译——管窥《紫色》男女译者的译著特征
-
作者:
曾丽馨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
特征
性别差异
女性
-
描述:
性别与翻译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因性别因素而导致的译文差异则是翻译实践的有力表征。在翻译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紫色》时,男女译者的译著呈现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无疑是由性别因素导致的。
-
女性在词史上扮演角色的演变
-
作者:
詹萍
来源: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词人
闺秀
歌妓
女性
-
描述:
词从诞生起就与女性结下了不解之缘.女性在词史上扮演的角色随时代变迁而演变:最初,女性是男性词人手中任人摆布的皮影.后来,女性成了撮合词和大众的红娘.随着词与女性结合的日趋紧密,女性也一步步登上
-
荒野中的缪斯:论杜拉斯及其文本人物的边缘性
-
作者:
黄薇澈
来源:
河池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拉斯
边缘性
女性
-
描述:
得杜拉斯自觉主动地在她的文本世界中关注具有边缘人身份的女性及其他的弱势群体;于是她的文学视角与立场便自然地与女性文学的立场趋于一致,自觉地呈现出了一个边缘对中心、亚文化对文化的对抗姿态。
-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周春丽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恋
性本能
女性
-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经历了从人的自觉向女人的自觉的不断探索的过程。其中王安忆的女性文学创作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她是最先探索女性意识、女性地位、欲望的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坛
-
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平台搭建与路径选择
-
作者:
单艺斌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路径
平台
女性
-
描述:
数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较快发展,并且从数量和层次上展示出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但是在看到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必须正视女大学生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身心上的问题
-
从建构到解构
-
作者:
袁寒英
来源:
跨世纪·学术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理想
坠落
张洁
女性
-
描述:
张洁作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开启者,她的女性文学创作从建构到结构,清晰地揭示了女性爱情理想由“爱”到“无字”这样一个痛苦的裂变过程。透过其创作我们不仅看到了女性爱情理想的执着,更深刻感受到由执着而产生的从“爱”到“无字”这一转变过程中理想被彻底撕裂的痛苦。
-
身体的认知
-
作者:
刘莉
来源: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玫瑰门》
身体
女性
-
描述:
《玫瑰门》对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三次高潮的到来,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特别是铁凝以性为视点对女性身体感觉的全面描述无疑成为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躯体写作的前驱,为90年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铺路作用。
-
从《我爱比尔》解读王安忆对生命本体的自我透视
-
作者:
马新莉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人性
女性
-
描述:
王安忆关注女性身体,更注重女性精神世界的成长,她在书写女性故事的同时,没有忘记对女性心灵镜城做更深层次的透视和剖析。《我爱比尔》作为90年代女性文学的重要文本,显示了王安忆强大的女性话语力量,展现了女性在社会边缘既反叛又依附的挣扎,文本从身体这一角度和策略抵达了人性的真实。
<
1
2
3
...
10
11
12
...
18
19
20
>